[发明专利]一种含硒肥料的配方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352312.2 申请日: 2017-05-18
公开(公告)号: CN107056478A 公开(公告)日: 2017-08-18
发明(设计)人: 张文锦;王峰;吴志丹;陈玉真;朱留刚;江福英;孙君;林志坤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5G3/00 分类号: C05G3/00;C05G3/04
代理公司: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7 代理人: 彭丽芳
地址: 355000 ***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肥料 配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硒肥料的配方。

背景技术

硒,元素符号Se,是一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中心。具有防癌抗癌、抗氧化防衰老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拮抗重金属等生物学特性。食物链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不同地区土壤中硒含量分布不均匀的,依据局部贫硒土壤线索实施和开展针对性的富硒工作,优化食物链中的硒含量水平是农业生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国有72%的县(市)低硒或缺硒,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等严重缺硒地区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一些癌症高发区(如江苏启东市)也属低硒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为50-200微克。但现在我国成人的日硒摄入量仅有26-32微克,因此,硒营养不良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

富硒农产品是人体补充硒元素有效途径,因此,富硒技术是科学家们研究开发并付诸实际生产的热点领域。以根施为主的硒肥中,一般主要选用以亚硒酸钠或硒酸盐作为硒源,其硒的形态来看,主要是易流失的硒,操作中存在安全问题。同时,在以往以硒矿物作硒源的根施硒肥在制备过程中,硒矿物活化率较低,导致硒的利用率较低,同时,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硒肥存还存在水溶性低,有机质含量低,不利于形成团粒结构,不利于作物吸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硒肥料的配方,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形成团粒结构,水溶性好易吸收,利于作物吸收,提高肥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含硒肥料的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秸秆发酵粉15~20份、茶枯17~20份、糖蜜发酵液2.5~4.5份、纳米水性粘合剂10~15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30~50份、聚糖多肽生物钾5~10份、邻硝基苯酚10~18份、高锰酸钾10~20份、硝酸钙10~20份、硝酸钠10~20份、浮萍发酵液15~20份、碳酶2~3份、牡蛎壳粉10~20份、亚硒酸钠0.3~0.7份、络合稀土3~5份、5-硝基愈创木酚钠5~10份、枯草芽孢杆菌1~3份、VB族0.025~0.15份、鱼粉3~6份、松针粉5~10份。

其中,所述浮萍发酵液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所得:

将青柠皮洗净,经超微粉碎后,按照原料质量的1.5%的比例喷施微生物发酵剂并混匀,此后每周喷施1次,翻拌均匀形成稳定菌落体,连续接种4~5周后使原料进入分解阶段,停止分解菌接种,再每隔5天翻拌1次原料,持续4~5周,保持原料堆内的有氧条件,原料堆内湿度保持在70%~80%。

其中,所述秸秆发酵粉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所得:

将秸秆切断后置于汽爆罐内,先通入氮气至汽爆罐内压力为0.8~1.6MPa,爆破处理11~27min;然后迅速通入蒸汽至汽爆罐内压力为1.6~2.3MPa,蒸汽爆破处理0.6~2.4min,降温至室温后,按照接种量1.5%的比例接种微生物发酵剂,保持温度35~41℃,发酵49~53小时,发酵结束后低温烘干,得粉剂。

其中,所述微生物发酵剂由EM生物菌、地衣芽孢杆菌、谷氨酸棒杆菌和乳酸杆菌混合所得。

其中,所述微生物发酵剂中EM生物菌、地衣芽孢杆菌、谷氨酸棒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质量比为1:3:2:1。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秸秆发酵粉15份、茶枯17份、糖蜜发酵液2.5份、纳米水性粘合剂10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30份、聚糖多肽生物钾5份、邻硝基苯酚10份、高锰酸钾10份、硝酸钙10份、硝酸钠10份、浮萍发酵液15份、碳酶2份、牡蛎壳粉10份、亚硒酸钠0.3份、络合稀土3份、5-硝基愈创木酚钠5份、枯草芽孢杆菌1份、VB族0.025份、鱼粉3份、松针粉5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秸秆发酵粉20份、茶枯20份、糖蜜发酵液4.5份、纳米水性粘合剂15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50份、聚糖多肽生物钾10份、邻硝基苯酚18份、高锰酸钾20份、硝酸钙20份、硝酸钠20份、浮萍发酵液20份、碳酶3份、牡蛎壳粉20份、亚硒酸钠0.7份、络合稀土5份、5-硝基愈创木酚钠5~10份、枯草芽孢杆菌3份、VB族0.15份、鱼粉6份、松针粉10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23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