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漫游话费记录和结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1966.3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7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可;张小松;夏琦;陈瑞东;刘小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24 | 分类号: | H04W4/24;H04L29/06;H04W8/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李春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漫游 话费 记录 结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漫游话费结算记录和方法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漫游话费记录和结算方法。
背景技术
电信运营商通常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话费计费体制和系统,然而随着数据业务爆发式增长,运营商面临着诸多难题:计费系统越来越复杂和低效、维护成本也越来越高等等。其中,最令运营商和消费者头痛的是,话费信息不准确、不实时的问题。特别是在用户使用跨境漫游的业务时,漫游话费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话费统计周期长、话费结算不准确、不透明等等,这些都成为阻碍移动业务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实时、高效和透明的对用户漫游话费进行记录和结算,是当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目前,区块链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引导世界范围的广发关注和各界各方的高度重视。区块链是共识、共治和共享的新型基础设施,它是实现互联网治理全员参与的基础设施。由于区块链具有分布式数据存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可信任等特征,它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由于现有的漫游话费记录和结算方法由于运营商与用户信息不对称而引起话费等存在不透明公开进而导致运营商服务质量下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透明化的漫游话费记录和结算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漫游话费记录和结算方法,包括以下:
移动客户端A、基站A、中转站、基站B、移动客户端B均有服务器颁发的公钥和私钥,并在写入并广播至分区块链之前发送给服务器进行服务器验证;可信服务器生成公钥SKS和私钥SKS,并将可信服务器的登记信息整个漫游话费全区块链;
步骤一,建立和更新拨号信息分区块链
移动客户端A发送拨号信息至基站A,并将拨号信息写入并广播至拨号信息分区块链;
具体地,移动客户端A将PNA||PNB作为通话信息,进行哈希计算,并且用私钥签名后一并发送给可信服务器,同时发起一笔从移动客户端A到可信服务器的交易,可信服务器对拨号信息和签名的正确性进行验证,通过后和交易时间戳一起写入区块中,确认交易并且在网络中广播此区块链,否则,返回失败标识符,并将拨号信息写入并广播至拨号信息分区块链;
步骤二,建立和更新呼出信息分区块链
基站A接收到拨号信息并生成呼出信息发送至中转站,并将呼出信息写入并广播至呼出信息分区块链;
具体来说,可信服务器将拨号信息的哈希值用自己的私钥SKS签名后发送给基站A,基站A更新区块链,并且对拨号信息和签名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基站A实时的判断移动客户端A所在的位置计费区域是否发生变化,并且记录下用户的计费区域变化情况作为呼出信号信息(主要包括A所使用基站的信息),用自己的私钥签名一起发送给可信服务器,同时发起一笔从基站A到中转站的交易;
步骤三,建立和更新中转信息分区块链
中转站接收到呼出信息实时生成中转信息并发送至基站B,并将中转信息写入并广播中转信号信息分区块链;
具体地,可信服务器将呼出信号信息的哈希值用自己的私钥SKS签名后发送给中转站,中转站更新区块链,并且对呼出信号信息和签名的正确性进行验证,中转站实时生成此次A到B通话的中转信号信息(主要包括信号从基站A到基站B所经过的其他所有基站、交换机的信息),用自己的私钥签名一起发送给可信服务器,同时发起一笔从中转站到基站B的交易,可信服务器验证签名正确性后,写入区块链并且向所有节点广播;
步骤四,建立和更新接收信息分区块链
基站B接收中转信息实时生成接收信息发送至移动客户端B,并将接收信息写入并广播至接收信息分区块链;
具体地,基站B更新区块链,实时的记录下从中转站到达基站B的信号信息作为接收信号信息(包括:信号经过的所有基站、交换机等的信息),将其哈希值计用自己的私钥签名一起发送给可信服务器,同时发起一笔从中转站到移动客户端站B的交易,可信服务器验证签名正确性后,写入区块链并且向所有节点广播;
步骤五,建立和更新接听信息分区块链
移动客户端B接收到接收信息实时生成接听信息,并将接听信息写入并广播至接听信息分区块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1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