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连杆拉簧机构的仿生螯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1168.0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0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鹏;汪常进;樊迪;陈旭;刘贵林;张陶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F03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杨志兵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连杆 拉簧 机构 仿生 机器人 | ||
本发明属于机械仿生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生螯机器人。一种基于连杆拉簧机构的仿生螯机器人,包括:通过销轴连接的一组螯钳、机座、拉簧、连杆、丝杠电机、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在丝杠电机的带动下,第二滑块推动第一滑块沿滑槽直线运动,第一滑块通过连杆将螯钳向外推开,此时拉簧张开蓄能;当第一滑块运动至滑槽末端时,螯钳张开最大角度,电控定位销控制销钉将第一滑块锁定;丝杠电机驱动第二滑块收回;当电控定位销释放销钉,螯钳将迅速夹击。本发明利用拉簧作为储能蓄力装置,利用丝杠电机与连杆机构拉动弹簧进行蓄力,利滑块的行程通过连杆可以势弹簧蓄积最大的势能,能量的瞬间释放完成仿生螯的快速夹击运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仿生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生螯机器人。
背景技术
传统的仿生螯机器人,利用电机或液压驱动,进行储能和蓄力,但是由于能量释放机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仿生螯的能量释放速度不够快。有些仿生螯借鉴了牛头冲床的原理,利用连杆转动的急回特性,这类机构确实具有很大的冲量,可以实现较大的夹击力与夹击速度,但是这类机构比较笨重,需要较大功率的电机,不适合装备在未来小型的海洋探索机器人。鉴于海洋作业背景,需要设计一款能量利用率高,适合长期在海底作业的仿生螯机器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长期在海底作业的仿生螯机器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连杆拉簧机构的仿生螯机器人,它包括:通过销轴连接的一组螯钳、机座、拉簧、连杆、丝杠电机、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
机座上设有滑槽,在滑槽的末端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第一滑块的定位装置;
丝杠电机安装在所述机座上,第二滑块安装在丝杠上,用于推动第一滑块在所述机座的滑槽内运动;
螯钳的末端通过连杆与第一滑块连接,并通过拉簧与机座连接;
在丝杠电机的带动下,第二滑块推动第一滑块沿滑槽直线运动,第一滑块通过连杆将螯钳向外推开,此时拉簧张开蓄能;当第一滑块运动至滑槽末端时,螯钳张开最大角度,定位装置将第一滑块锁定;第二滑块在丝杠电机驱动下收回;当所述定位装置解除锁定后,螯钳在拉簧回复力的作用下收拢。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拉簧作为储能蓄力装置,利用丝杠电机与连杆机构拉动弹簧进行蓄力,利用电控定位销锁住滑块位置,滑块的移动受到滑槽的限制,滑块的行程通过连杆可以势弹簧蓄积最大的势能,能量的瞬间释放完成仿生螯的快速夹击运动。
(2)本发明利用双滑块机构,可以灵活的是推进动力合与分,避免滑块对拉簧释放能量时造成牵制。
(3)本发明利用丝杆传动原理,蓄能过程具有位置自锁特性,结构安全,冲击小,能量转化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背部结构细节图;
图3、图4为本发明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安装在壳体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2,一种基于连杆拉簧机构的仿生螯机器人,它包括:通过销轴3连接的一组螯钳2、机座12、拉簧5、连杆4、丝杠电机1、第一滑块6以及第二滑块7;
机座12上设有滑槽11,在滑槽11的末端设有电控定位销13,电控定位销13用于控制销钉10的收放;
第一滑块6在机座12的滑槽11内运动,其上设有与销钉10相配合的销钉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11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花架(异性)
- 下一篇:智能交易机(桌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