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异构信息模型映射的配网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1150.0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5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谢婧;陆一鸣;吕广宪;张弘;翁嘉明;赵江河;盛万兴;刘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胡晶,王叶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信息 模型 映射 交互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异构信息模型映射的配网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至少两个不同版本的CIM/XML电网模型的基本模型,分别解析为本体语言描述的本体模型;
S2:针对两个本体模型,遍历本体模型内所有模型元素,根据不同本体模型中的元素间的相似度高低得到元素间的若干最优映射关系;
S3:将每对最优映射关系以一条XPath路径表达式格式存储;
S4:遍历全部XPath路径表达式,将映射关系文件的全部XPath路径翻译成包含相应模板规则的一XSLT脚本,所述模板规则包括模式和模板,所述模式用于在源XML文档中定位节点,所述模板用于定义对应节点的映射处理规则;
S5:获取待处理的源XML文档,解析出所述源XML文档中的类、属性及关联关系作为待转换节点,遍历全部待转换节点,与所述XSLT脚本完成模式匹配和模板匹配,通过XSLT处理器完成各节点的转换,形成目标XML文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异构信息模型映射的配网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存储至少两个不同版本的CIM/XML电网模型的基本模型至数据仓库;
S12:根据源XML文件对应的第一版本,导入第一版本对应的CIM/XML电网模型的基本模型;
S13:对所述第一版本对应的CIM/XML电网模型的基本模型进行解析,并校验该CIM/XML电网模型的基本模型的RDF语法格式,若结果为是,则继续;
S14:将所述第一版本对应的CIM/XML电网模型的基本模型在内存中转换为第一本体模型,导入RDFS规则文档,完成RDFS模式验证,检查所述第一本体模型是否符合RDFS定义的通用规则,若结果为是,则继续;
S15:根据目标XML文件对应的第二版本,导入第二版本对应的CIM/XML电网模型的基本模型;
S16:对所述第二版本对应的CIM/XML电网模型的基本模型进行解析,并校验该CIM/XML电网模型的基本模型的RDF语法格式,若结果为是,则继续;
S17:将所述第二版本对应的CIM/XML电网模型的基本模型在内存中转换为第二本体模型,导入RDFS规则文档,完成RDFS模式验证,检查所述第二本体模型是否符合RDFS定义的通用规则,若结果为是,则继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异构信息模型映射的配网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遍历两个本体模型内的所有模型元素,判断元素中的名称和结构的相似度,以相似度高的作为最优映射关系,得到若干最优映射关系,元素与元素之间为一对一映射关系或一对多映射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异构信息模型映射的配网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元素中的名称和结构的相似度,以相似度高的元素之间的关系作为最优映射关系包括:
首先判断两个模型间元素中的名称,若相似度为100%,则将相应元素之间的关系作为最优映射关系;否则再判断两个模型间元素中的结构的相似度,在名称和结构的相似度分别超过一定值时,对两个模型间元素中的名称和结构的相似度进行加权求和,计算综合匹配度,以综合匹配度高的作为元素间的最优映射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异构信息模型映射的配网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以下步骤:
S51:创建一新的转换工厂实例,进行XSLT处理;
S52:获取待处理的源XML文档,解析出所述源XML文档中的类、属性及关联关系作为待转换节点,抽取所有待转换节点组装成源节点树;
S53:深度遍历源节点树中的全部待转换节点,并一一与XSLT脚本中的每条模板规则的模式进行比较,若模式匹配且存在匹配的模板,则引用对应模板处理该待处理节点,并将转换结构插入目标节点树;
S54:完成全部待转换节点的XSLT转换后,得到组装的目标节点树,根据目标节点树输出目标XML文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异构信息模型映射的配网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6:运用一致性测试工具测试生成的目标XML文档是否符合信息交互的语义规范,生成验证文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11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