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麦茬地的荏子育苗移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9984.8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3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444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麦茬 育苗 移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麦茬地的荏子育苗移栽方法,包括:用牛皮纸制作多个纸钵;将优质腐熟有机肥、肥土、过磷酸钙、尿素、硫酸钾均匀混合配制成营养土;将营养土装入纸钵,纸钵按1m的宽度整齐列放;每个纸钵中点种进行育苗,播种后用细土封住播种孔并浇水,再用麦草或青草覆盖纸钵,以利保墒,防止板结;苗床管理,幼苗移栽。本发明荏子育苗移栽的成活率高达97%,比现有技术荏子育苗移栽的成活率高出近11个百分点,且本发明荏子育苗移栽后5‑7天就开始生长,移栽后缓苗期缩短,荏子产量每667m2提高30.8‑33.6%,本发明可实现麦茬地荏子育苗移栽高产稳产,高经济效益,且荏子育苗便于运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荏子育苗移栽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麦茬地的荏子育苗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荏子,又名紫苏,是唇形科高产油料作物,籽粒出油率45-50%,仅低于芝麻,且皮壳薄,易于榨油。荏子油,可食用,也可作为高级润滑油,其茎、叶、根均可入药,有除风散寒、祛痰降气、解表理气、消食、止痛等功效。
冬小麦在种植业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常年播种面积大,冬小麦收获期在6月下旬至7月初,冬小麦收获后的7、8、9三个月,耕地大面积闲置。此时正值光、热、水充足的大好季节,复种短期经济作物条件十分有利,目前主要是在麦茬地倒茬复种糜子、荞麦、豆子等作物,但生产效益低。近年来,一些地区推广冬小麦收后移栽荏子高效种植技术,相比较复种糜子、荞麦、豆子等作物,其收入提高1-2倍。要实现冬小麦收后移栽荏子,主要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春季种茬子时尽量稠播,冬小麦收获后带土移苗;二是育苗移栽。第一种带土移栽苗要求苗高均匀一致、株形紧凑、节间短,移栽时若田间土壤墒情差时,需多带土移栽,但带土难度大,并需浇缓苗水,整个移栽过程费时费工,效率低。
目前采用的第二种育苗移栽方法主要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冬小麦收获前50天左右育苗,冬小麦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抢墒移栽,如时间紧,可直接移栽于麦茬地,待缓苗后中耕灭茬。但是,这种荏子育苗移栽成活率较低,移栽后缓苗慢,如果苗床距离地块较远,苗子不利于运输,不能实现高产稳产,效益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麦茬地的荏子育苗移栽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麦茬地荏子育苗移栽成活率较低,移栽后缓苗慢,苗子不利于运输,不能实现高产稳产,效益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麦茬地的荏子育苗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纸钵
将牛皮纸裁成23cm×8.8cm的长方形,用胶水粘成5.5cm×5.5cm×6cm的纸钵,制作多个纸钵;
步骤二,配制营养土
每667m2用过筛的优质腐熟有机肥600kg,肥土200kg,过磷酸钙3kg,尿素l.5kg,硫酸钾0.5kg,均匀混合;
步骤三,营养土装钵
将步骤二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步骤一所制纸钵中,将所述纸钵按1m的宽度整齐摆放成列,每摆放1m宽的纸钵列之间留50cm的走道;
步骤四,点种
给纸钵中营养土浇水,待水下渗后,在纸钵的营养土中心钻播种孔,每个纸钵中点种l-2粒荏子种子进行育苗,播种后用细土封住播种孔并浇水,再用麦草或青草覆盖纸钵,以利保墒,防止板结;
步骤五,苗床管理
出苗后揭开纸钵上的麦草或青草,及时检查,在幼苗4叶期时移动纸钵位置,并浇少量水,幼苗移栽前再浇1次送嫁水;
步骤六,幼苗移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未经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99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