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捞两用的漂浮垃圾清理船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9858.2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9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建能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3200 云南省怒江***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漂浮 垃圾 清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排捞两用的漂浮垃圾清理船。
背景技术
目前,洪水期所有水库大坝前淤积的漂浮物都是采用捞的方式进行清理,这种理念导致了洪水期需要大量清漂船清理漂浮物的处理方式,这种清捞过程,大量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捞起的漂浮物大多不会经过环保处理,随意的堆放导致环境的反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对水库大坝的漂浮垃圾进行合理的清理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界的技术难题,实际上,洪水期大体积的污物垃圾会对水坝的设备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但是小体积的破碎垃圾不仅不会对设备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流水对小体积垃圾也有相当的自处理能力,因此,针对两种不同的垃圾,研发一种排捞两用的漂浮垃圾清理船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排捞两用的漂浮垃圾清理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船头、船体、动力室和操控室,所述船头与船体紧固连接,所述船头上设置操控室,所述船体后端设置动力室,所述船头上设置大料清理装置、小料破碎装置和捞渣装置,所述船头中间设置捞渣槽,所述小料破碎装置设置在捞渣槽前端,所述捞渣装置设置在捞渣槽后端,所述船体的下部沿船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过渣通道,所述过渣通道连接捞渣槽。
本发明在船头上设置五爪液压机械手和V形锯割台,能够对水面上漂浮的较大木材、树木进行打捞并在锯割台上锯成小段,方便运走进行废物利用,在船头中间设置捞渣槽,捞渣槽前端设置的小料破碎装置可用于洪水期,水面漂浮垃圾过大时不能自处理,通过滚筒式破碎机对垃圾进行破碎,使垃圾变成较小的水体能够自循环处理的体积,捞渣槽后端设置捞渣装置,枯水期时候水坝内水不流动循环,需要通过捞渣的方式进行垃圾清理,此时捞渣机将垃圾打捞其后进行处理,捞渣机后的V形梭槽将垃圾导向船体上面的渣料堆放区、或者在V形梭槽后面用垃圾袋等容具对垃圾收集处理。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稳定,能够对不同时期不同体积的垃圾进行处理,对维护水利水质环境具有较大的推进作用和实用意义。洪水期,升降捞渣机升起,滚筒式破碎机工作,将垃圾破碎后,小型垃圾通过捞渣槽和过渣通道放出船体后面,带水体自净化,枯水期,滚筒式破碎机升起,捞渣槽后端的升降捞渣机放下工作,对垃圾进行打捞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捞抓机械手,2-滚筒式破碎机,3-船头,4-过渣拦栅,5-支架,6-锯割台,7-锯割机,8-升降捞渣机,9-接渣槽,10-船体,11-动力室,12-推进器,13-操控室,14-过渣通道,15-捞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船头3、船体10、动力室11和操控室13,所述船头3与船体10紧固连接,所述船头3上设置操控室13,所述船体10后端设置动力室11,所述船头上设置大料清理装置、小料破碎装置和捞渣装置,所述船头3中间设置捞渣槽15,所述小料破碎装置设置在捞渣槽前端,所述捞渣装置设置在捞渣槽15后端,所述船体10的下部沿船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过渣通道14,所述过渣通道14连接捞渣槽15。
所述大料清理装置包括抓捞机械手1、锯割台6和锯割机7,所述抓捞机械手1设置在支架5上,所述支架5设置在船头3的中部,所述锯割台6与操控室13相对设置在船头3上面的两侧部,所述锯割台6旁设置锯割机7,所述锯割机7的切割刀与锯割台6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所述锯割台6设置为V形台。
所述抓捞机械手1设置为五爪液压机械手。
所述小料破碎装置包括滚筒式破碎机2和过渣拦栅4,所述破碎机2设置在捞渣槽15的前端,所述破碎机2、捞渣槽15和升降捞渣机8共同设置在过渣通道14上,所述破碎机2的工作后面设置过渣拦栅4。破碎机2破碎垃圾小于过渣栏栅4的栅孔的垃圾才能通过过渣栏栅4。
所述过渣拦栅4设置为半圆形拦栅,所述过渣拦栅4与破碎机2一体设置,所述破碎机2设置为升降式破碎机。
所述捞渣装置包括升降捞渣机8、接渣槽9,所述升降捞渣机8设置在捞渣槽15的后部,所述升降捞渣机8后面承接设置接渣槽9,所述接渣槽9后设置渣料堆放区,所述渣料堆放区设置在船体10的上面。
所述吊接渣槽9设置为V形梭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建能,未经杨建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98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力池系统
- 下一篇:一种遥控自行式水面柳絮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