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重载透水路面铺筑的专用沥青、其混合料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9230.2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8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曹东伟;张海燕;夏磊;王召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91/00;C08L9/06;C08L53/02;C08K3/04;C08K3/06;C04B2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王文红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路面 专用沥青 铺筑 重载 混合料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道路石油沥青 高低温性能 耐老化性能 配方稳定性 丁苯橡胶 动力粘度 稳定发育 原料组成 苯乙烯 大孔隙 丁二烯 能力强 溶胀剂 上面层 水损害 橡胶油 重量份 飞散 可控 离析 炭黑 粘附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重载透水路面铺筑的专用沥青,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道路石油沥青80~90份、橡胶油溶胀剂2.5~5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5~8份、炭黑增强丁苯橡胶0~2份、稳定发育助剂0.1~0.2份。本发明还提供含有所述专用沥青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重载透水路面铺筑的专用沥青具有动力粘度高,配方稳定性好,离析可控,有很强的粘附力与抗飞散能力。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抗水损害能力强,满足大孔隙透水路面中上面层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改性丁苯橡胶的沥青及其沥青混合料。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我国城市内涝问题严重,同时又面临城市缺水严重的问题,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透水路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水路面中上面层专用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制备方法。透水路面相比普通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允许路表水进入结构层内部,内部材料长期处于潮湿状态,降低了材料原有使用性能,要求沥青胶结料具有较强的粘附力、抗飞散能力和抗水损害性能。
传统的高粘度改性沥青将SBS、SBR及石油树脂共混造粒制备改性剂,其制造工艺复杂,且沥青稳定性差,质量参差不齐。
丁苯橡胶用于沥青掺和料,可提高路面的弹性恢复能力、提高软化度。但是对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集料孔隙率大,对面层的机械强度和稳定程度要求更高,现有的单丁苯橡胶改性沥青不能满足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市场上缺少透水路面专用沥青材料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重载透水路面铺筑的专用沥青、及其制备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重载透水路面的专用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出所述用于重载透水路面专用沥青混合料的应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重载透水路面铺筑的专用沥青,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道路石油沥青80~90份、橡胶油溶胀剂2.5~5份、苯乙烯-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5~8份、丁苯橡胶或改性丁苯橡胶0~2份、稳定发育助剂0.1~0.2份。
本发明提供的沥青材料是一种专门应用于重载透水路面的高粘度改性沥青,将基质沥青、SBS、炭黑增强丁苯橡胶等添加剂通过特殊的制备工艺制得。改性剂之一的炭黑增强丁苯橡胶中,炭黑的活性表面通过物理及化学作用与若干高分子链结合形成交联结构,在沥青中极易结网成膜,使基质沥青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沥青,动力粘度高,配方稳定性好,离析可控,有很强的粘附力与抗飞散能力等。含有该专用沥青的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水损害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其中,所述SBS接枝共聚物为SBS与单体接枝共聚得到的线型或星型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其中,所述改性丁苯橡胶为炭黑增强丁苯橡胶。
其中,所述稳定发育助剂为硫磺或硫磺类物质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用于重载透水路面铺筑的专用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道路石油沥青加热至140~170℃,将橡胶油溶胀剂加入到沥青中,搅拌10~30min,升温至170~185℃,边剪切边加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炭黑增强丁苯橡胶(SBS、SBR),剪切20~40min,得到混合物;
步骤二:在温度为175℃~185℃的条件下向步骤一中所得混合物中慢慢加入稳定发育助剂,剪切10min~20min,将温度降至170℃~180 ℃,搅拌发育2h~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92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