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电转气装置的电-气互联系统可靠性建模及其评估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349009.7 申请日: 2017-05-17
公开(公告)号: CN107194055B 公开(公告)日: 2020-04-21
发明(设计)人: 余娟;马梦楠;郭林;赵霞;颜伟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
主分类号: G06F30/20 分类号: G06F30/20;G06Q50/06
代理公司: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代理人: 王翔
地址: 400044 *** 国省代码: 重庆;50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考虑 电转气 装置 联系 可靠性 建模 及其 评估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考虑电转气装置的电-气互联系统可靠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基于P2G装置和燃气机组的能流模型

基于电力系统、天然气系统、P2G装置、燃气机组,构建含P2G的电-气互联系统能流模型,以下i和j为电力节点,m和n为天然气节点:

其中,式(1)是电力系统节点有功平衡方程,式(2)是电力系统节点无功平衡方程,式(3)是天然气系统节点流量平衡方程;式中,PG,i、QG,i分别为电力系统节点i的非燃气常规机组的有功出力和无功出力;PGAS,i、QGAS,i分别为电力系统节点i的燃气发电机组的有功出力和无功出力;PCHP,i、QCHP,i分别为电力系统节点i的燃气热电联产机组的有功出力和无功出力;PD,i、QD,i分别为电力系统节点i的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Pi、Qi分别为电力系统节点i的注入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W,i、ΔPW,i分别为电力系统节点i的风电场的风电功率和弃风量;QC,i、PP2G,i分别为电力系统节点i的无功电源功率和P2G装置消耗电功率;FGAS,m、FCHP,m分别为天然气系统节点m的燃气发电机组的消耗气流和燃气热电联产机组的消耗气流;FP2G,m为天然气系统节点m的P2G装置的注入气流;FG,m、FD,m分别为天然气系统节点m的气源注入气流和节点气负荷;Fm为天然气系统节点m的注入气流;Ne、Nm是电力系统节点和天然气系统节点的总数;

1)P2G装置模型

P2G装置的消耗电功率与注入气流之间的关系如下,以下k为P2G装置和燃气机组的序号:

其中,PP2G,k、FP2G,k分别为P2G装置k的消耗电功率和注入气流,ηP2G,k为P2G装置k的转化效率;GHV为天然气高热值,取值1015Btu/SCF;ΔPW,i为电力系统节点i的风电场弃风量;Nw、Nc是风电场和P2G装置的总数;

2)燃气机组模型

燃气机组的消耗气流与输出电功率之间满足如下方程:

FCHP,k=PCHP,k/(ηCHP,kGHV),k=1,2,...,Nb (6)

PCHP,k=HCHP,kCHP,k,k=1,2,...,Nb (7)

其中,PGAS,k、FGAS,k分别为燃气发电机组k的有功出力和消耗气流;PCHP,k、FCHP,k分别为燃气热电联产机组k的有功出力和消耗气流;αg,k、βg,k、γg,k为燃气发电机组k的耗量系数;ηCHP,k、vCHP,k分别为燃气热电联产机组k的转化效率和热电比;HCHP,k为燃气热电联产机组k的热负荷;Na、Nb是燃气发电机组和燃气热电联产机组的总数;

3)节点注入功率、气流方程

电力系统节点i的注入有功功率Pi和注入无功功率Qi,以及天然气系统节点m的注入气流Fm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i和Vj分别是电力系统节点i和j的电压幅值;Gij和Bij分别为节点导纳矩阵Y中第i行第j列元素的实部和虚部;θij是电力系统节点i与j的电压相角差;Amr是节点-管道关联矩阵A中第m行第r列元素;Emq是节点-压缩机关联矩阵E中第m行第q列元素;Tmq是节点-压缩机入口节点关联矩阵T中第m行第q列元素;Nl、Np分别为输气管道和压缩机支路的总数;Lr为流过天然气输气管道r的流量,以下r为输气管道的序号,Cq为流过天然气压缩机支路q的流量,以下q为压缩机支路的序号,τq为压缩机支路q消耗的流量,三者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天然气系统中输气管道r,稳态条件下管道流量Lr

式中,m和n分别为输气管道的首端节点和末端节点;πm、πn分别为节点m和n的气压;Kr为输气管道r的管道系数;smn表征气体流动方向;

加压站燃气压缩机消耗的流量τq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和n分别为压缩机支路的进口节点和出口节点;Hq为压缩机支路q消耗的电功率;Cq为流过压缩机支路q的流量;Bq为压缩机支路q的压缩机系数;Zq为压缩机支路q的进口气体压缩因子;α为绝热系数;αc,q、βc,q、γc,q为压缩机q的耗量系数;

(2)建立考虑风电弃用的电/气/热负荷削减优化模型

①目标函数

式中,Ce,i是电负荷节点i的负荷削减变量;Cg,m是气负荷节点m的负荷削减变量;Ch,k是燃气热电联产机组k的热负荷削减变量;ΔPW,i是风电场i的弃风变量;Nd是电负荷节点的总数,Ng是气负荷节点的总数;λe,i为表征各电负荷重要性的权重因子,λg,m为表征各气负荷重要性的权重因子,λh,k为表征各热负荷重要性的权重因子,λw,i为表征各风电场弃风严重性的权重因子;

②等式约束

考虑电负荷削减变量Ce,i、气负荷削减变量Cg,m、热负荷削减变量Ch,k和弃风变量ΔPW,i以及电转气装置,基于电力系统中的节点有功平衡方程(1)、无功功率平衡方程(2)和天然气系统中的节点流量平衡方程(3),以及燃气热电联产机组方程(7),建立如下等式约束:

PG,i+PGAS,i+PCHP,i+PW,i+Ce,i-PP2G,i-ΔPW,i-PD,i-Pi=0,i=1,2,...,Ne (16)

QG,i+QGAS,i+QCHP,i+QC,i-QD,i+Ce,i(QD,i/PD,i)-Qi=0,i=1,2,...,Ne (17)

FG,m+FP2G,m+(Cg,m/GHV)-FGAS,m-FCHP,m-FD,m-Fm=0,m=1,2,...,Nm (18)

PCHP,k=(HCHP,k-Ch,k)/νCHP,k,k=1,2,...,Nb (19)

式中,各变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均与能流模型中相同,其中,P2G装置和燃气机组的各变量仍满足式(4)-(6);

③不等式约束

电-气互联系统的综合负荷削减优化模型的不等式约束包括:式(20)-(23)的电负荷、气负荷、热负荷削减变量和弃风变量的上下限约束;式(24)-(28)的含电转气装置的各耦合元件的运行约束;式(29)-(31)的天然气系统节点气压约束、气源注气量约束、压缩机压缩比约束;式(32)-(35)的电力系统节点电压约束、非燃气常规机组出力约束、线路功率约束;

0≤Ce,i≤PD,i,i=1,2,...,Nd (20)

0≤Ch,k≤HCHP,k,k=1,2,...,Nb (22)

0≤ΔPW,i≤PW,i,i=1,2,...,Nw (23)

Vimin≤Vi≤Vimax,i=1,2,...,Ne (32)

-Tlmin≤Tl≤Tlmax,l=1,2,...,Nr (35)

式中,Tl是输电线路l流过的功率;Rq是压缩机支路q的压缩比;Nr是输电线路的总数,Nu是非燃气常规机组的总数,Ns是天然气气源的总数;

(3)含P2G的电-气互联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

①电力/气量/热力不足期望与弃风期望的系统级可靠性指标

EEDNS为系统电力不足期望值(MW),该指标用以反映系统中对电负荷的供应水平;EGDNS为气量不足期望值(MW),该指标用以反映系统中对气负荷的供应水平;EHDNS为热力不足期望值(MW),该指标用以反映系统中对热负荷的供应水平;EWPA为系统弃风期望值(MW)指标,该指标用以反映系统中弃风现象的严重程度;以上指标的表达式为:

式中,P(x)为系统状态x的概率;G1为出现电负荷削减的状态集合;G2为出现气负荷削减的状态集合;G3为出现热负荷削减的状态集合;G4为出现风电弃用现象的状态集合;Ce(x)为系统状态x的电负荷削减量,Cg(x)为系统状态x的气负荷削减量,Ch(x)为系统状态x的热负荷削减量,ΔPW(x)为系统状态x的弃风量,以上计算公式如下:

②P2G装置的设备级可靠性指标

PUP为P2G利用概率,该指标用以反映P2G装置开启的可能性,同时也是系统出现弃风现象的概率,其表达式为:

式中,PUPk为P2G装置k的利用概率,G5,k为P2G装置k处于开启状态的状态集合;

PCU为P2G容量利用率,该指标用以反映P2G装置容量的利用情况;PCU等于P2G装置消耗电功率与其装置容量比值的期望值:

式中,PCUk为P2G装置k的容量利用率;CP2G,k为P2G装置k的装置容量;

PEDB为P2G对电力不足期望值贡献系数,PGDB为P2G对气量不足期望值贡献系数,PHDB为P2G对热力不足期望值贡献系数,PWAB为对弃风期望值贡献系数;以上指标用以反映P2G装置接入后单位容量对系统可靠性指标的贡献度,它们等于P2G装置接入前、后系统可靠性指标的改变量与P2G装置容量的比值:

PEDBk=(EEDNS0-EEDNS1)/CP2G,k (46)

PGDBk=(EGDNS0-EGDNS1)/CP2G,k (47)

PHDBk=(EHDNS0-EHDNS1)/CP2G,k (48)

PWABk=(EWPA0-EWPA1)/CP2G,k (49)

式中,PEDBk为P2G装置k对电力不足期望值贡献系数;PGDBk为P2G装置k对气量不足期望值贡献系数;PHDBk为P2G装置k对热力不足期望值贡献系数;PWABk为P2G装置k对弃风期望值贡献系数;其中,各系统级指标的下标0和1分别代表P2G装置k接入前和接入后。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模型的考虑电转气装置的电-气互联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状态抽样:利用非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系统元件状态、电/气/热负荷、风速随机变量进行抽样,由此确定一个系统状态;

②拓扑分析:对抽样得到系统状态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其主要任务是分析系统节点由支路和耦合元件联接成多少子系统,将有电气/气流/耦合连接的节点和支路归并在一个子系统中,同时整理出该子系统的相关网络拓扑数据;若系统不出现解列情况,则全网为一个系统;

③能流计算:对拓扑分析后得到的系统根据所建能流模型进行能流计算,由式(1)-(14)表述的该模型是一组高维非线性方程组,可采用牛顿法对其进行有效求解;判断能流计算结果,若存在电压越限、气压越限、支路功率过载、能流不收敛的问题则进入下一步;否则直接进入第⑥步;

④负荷削减量与弃风量计算:对存在问题的系统状态利用所建考虑风电弃用的电/气/热负荷削减优化模型进行负荷削减量和弃风量计算,由式(15)-(35)表述的该模型是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内点法可有效求解该问题,调用内点法求解器IPOPT可对该优化模型进行有效求解;

⑤可靠性指标计算:根据优化模型计算结果,利用式(36)-(43)计算电力不足期望、气量不足期望、热力不足期望和弃风期望的系统级可靠性指标,利用式(44)-(49)计算P2G利用概率、P2G容量利用率和P2G贡献系数的设备级可靠性指标;

⑥抽样收敛判据:以可靠性指标的最大方差系数β作为结束抽样的收敛判据,若满足收敛精度则结束模拟,输出可靠性指标;否则进行下一次抽样,返回第①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90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