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品活化状态的检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9000.6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7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卜美军;王宁吟;李加胜;梁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圣泉(深圳)生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C02F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化 状态 检验 方法 | ||
本申请属于活化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品活化状态检验方法;该水品活化状态检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pE和pH检测步骤,测量目标水品的pEi和pHi;活化状态判定步骤,判断由当前的pEi和pHi确定的坐标点是否位于pE‑pH活化模型上的活性区间内,是则说明目标水品已达到活化状态,否则说明目标水品未达到活化状态。本申请提供的水品活化状态检验方法通过对目标水品的电子活度和质子活度进行在线监控,可以基于标准水样的pE‑pH活化模型或pE‑pH‑μi活化模型对目标水品的活化状态进行定性判断,有助于帮助科研单位、生产型企业或者消费者对水品的活化状态进行了解。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活化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品活化状态的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界的水不是以单个水分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首尾相连的分子团(簇)的形式存在的。自来水约包括10~13个水分子,纯净水约13~30个左右,死水40个以上。科学界公认,五环水或六环水也即具有五个或六个水分子的小分子团结构的水,是最适合人们饮用的健康水,这种小分子团水就是所谓的活性水或活水。小分子团水的分子结构排列整齐,高密度,不带游离电荷,内聚高能量,具有较强的渗透力、溶解力、乳化力、代谢力和活化力。只有小分子团水才是细胞真正需要的水。小分子团水对增进人体健康、阻止疾病的产生、延长寿命有重大作用。小分子团水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特性:
1、结构匹配:小分子团水的结构与人体的细胞水的结构相匹配。
2、渗透力强:小分子团水颗粒小,渗透力强,能快速进入人体细胞,使细胞拥有充足的水,并使细胞内水和细胞外水达到平衡状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小分子团水进入人体细胞后,使人体各组织和每一个细胞的水都是纯洁、健康的水,从而使整个人体都处于健康状态。
3、溶解力强:小分子团水溶解力比一般水高30%以上。一是能把营养物质分解,输送带入细胞;实际上人摄入的营养物质也是大分子结构的,小分子团水能将可分解的分解成小分子结构,不能分解的成乳化混凝状带入细胞;二是能溶解长期存留在细胞内和血管壁上的残留物—废杂物及有毒有害物质,并带出体外。提高身体的排毒能力,可以防止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4、乳化力强:能乳化血液中多余的不健康胆固醇和血脂。
5、代谢力强:代谢力就是排出的能力,代谢力对于人体健康极为重要。因为只有有效地彻底排出体内的废弃物质才能吐故纳新,使身体有一个清新的环境,处于健康状态。按照中医的理论,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都是毒素长期在体内积累的结果,如果能有效彻底将体内毒素排除掉,任何疾病都应该能治愈。
6、洗净力强:小分子团水属弱碱性水,能够中和清除酸性废物,维持体液、血液和细胞液的弱碱性水平,促使人体微细血管的循环加快,提高身体的滋养供给、排毒解毒能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让人获得健康体质而长寿。
7、活化力强:小分子团水,运动速度快,进入人体后,不断激活细胞,使细胞内外都充满干净的、有活力的、营养丰富的液体,这样就能大大促进细胞的生长、发育,使人体细胞更具活力,使人体机能随时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远离疾病,健康长寿。小分子团水运动速度快,渗透力高,在自由进出人体细胞膜过程中,渗透细胞核和DNA,改善和提高细胞代谢功能,参与生命活动。这些活性的水进入人体后,不断地激活人体细胞,并能更多地携带对人体有益的养分、矿物质和氧气,进入人体和细胞的每个角落,使人体细胞更具活力和能量。
水分子团很难用常规手段直接检测,目前能准确检测水分子团大小的方式只有核磁共振技术一种方法,这种技术是通过测定水的振动频率的半幅宽度(以赫兹Hz表示)来测定水分子团大小的。Hz值越大表示水分子团越大,水的质量越差;Hz值越小说明水分子团越小,水的质量越好,以下为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的不同水源的水分子团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圣泉(深圳)生物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圣泉(深圳)生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90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手(硅胶A143)
- 下一篇:煎盘(Y‑JP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