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吨位空间多向多点结构试验加载反力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8318.2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1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涂熙;李浩;狄谨;徐梁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N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吨位 空间 多向 多点 结构 试验 加载 装置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大吨位空间多向多点加载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实验室基础(5)上的2个三角刚架(1),以及若干千斤顶连接节点(2)和若干横向联系(3);
所述2个三角刚架(1)对称布置;每个三角刚架(1)包括2块平行布置的三角板(101)和底座板(102);
所述三角板(101)包括斜向设置的上肢(1011)和立肢(1013),以及横向设置的下肢(1012);所述上肢(1011)、下肢(1012)和立肢(1013)为一个整体,构成三角板(101)的三条边;所述2块三角板(101)竖直布置,底端焊接在底座板(102)上;所述2块三角板(101)之间包夹有若干腹板(103)和若干加劲板(104);各腹板(103)和加劲板(104)均与两侧的三角板(101)焊接;所述底座板(102)上预留有锚孔(1021),受力杆(1022)穿过锚孔(1021)后与实验室基础的加载孔固定连接;
所述2个三角刚架(1)通过若干个横向联系(3)焊接成整体;
所述千斤顶连接节点(2)一侧与三角刚架(1)焊接,另一侧与千斤顶(4)的底座(401)连接;所述千斤顶(4)的顶垫(402)抵在桥梁试验模型(7)的加载位置;
加载时,千斤顶连接节点(2)受加载力,将力传给上肢(1011)和下肢(1012);上肢(1011)和下肢(1012)将力传递到底座板(102);底座板(102)通过受力杆(1022)将力传递给实验室基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吨位空间多向多点加载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1012)包括水平段(10121)和倾斜延伸段(10122);每个三角刚架(1)的2块三角板(101)之间包夹有3块腹板(103);所述3块腹板(103)包括上腹板(1031)、下腹板(1032)和立腹板(1033);所述上腹板(1031)与2块三角板(101)的上肢(1011)焊接;所述下腹板(1032)与2块三角板(101)的倾斜延伸段(10122)焊接;所述立腹板(1033)与2块三角板(101)的立肢(1013)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吨位空间多向多点加载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腹板(1031)靠近立腹板(1033)的一端焊接有腹板渐变段Ⅰ(10311);所述下腹板(1032)靠近立腹板(1033)的一端焊接有腹板渐变段Ⅱ(10321);焊接在立腹板(1033)靠近桥梁试验模型(7)一侧板面上的加劲板(104)包括上腹板前分叉Ⅰ(1041)、上腹板前分叉Ⅱ(1042)、下腹板前分叉Ⅰ(1045)和下腹板前分叉Ⅱ(1046);焊接在立腹板(1033)远离桥梁试验模型(7)一侧板面上的加劲板(104)包括上腹板后分叉Ⅰ(1043)、上腹板后分叉Ⅱ(1044)、下腹板后分叉Ⅰ(1047)和下腹板后分叉Ⅱ(1048);所述上腹板后分叉Ⅰ(1043)和上腹板后分叉Ⅱ(1044)与腹板渐变段Ⅰ(10311)焊接;所述下腹板后分叉Ⅰ(1047)和下腹板后分叉Ⅱ(1048)与腹板渐变段Ⅱ(10321)焊接;试验时,千斤顶连接节点(2)将力传递给上腹板前分叉Ⅰ(1041)、上腹板前分叉Ⅱ(1042)、下腹板前分叉Ⅰ(1045)和下腹板前分叉Ⅱ(1046),各前分叉将力传递给立腹板(1033),立腹板(1033)将力分配给上肢(1011)和下肢(1012);所述上腹板后分叉Ⅰ(1043)和上腹板后分叉Ⅱ(1044)将力传给腹板渐变段Ⅰ(10311);所述下腹板后分叉Ⅰ(1047)和下腹板后分叉Ⅱ(1048)将力传给腹板渐变段Ⅱ(103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吨位空间多向多点加载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1011)的形心线与底座板(102)板面的夹角为27°,倾斜延伸段(10122)的形心线与底座板(102)板面夹角为17°,立肢(1013)与底座板(102)板面的夹角为7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吨位空间多向多点加载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肢(1013)的板面上焊接有梯形板(105);所述底座板(102)靠近桥梁试验模型(7)一端板面上焊接有前端板(1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831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电线路水泥杆用登高板性能试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特殊排气栓爆炸试验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