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岛式生物膜水生态修复治理装置及应用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8247.6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2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建;寿红;于伟东;吴晓楷;陈恺翠;吴玉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鼎盛合力水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0;C02F3/0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岛式 生物膜 水生 修复 治理 装置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浮岛式生物膜水生态修复治理装置,包括活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增氧系统和浮岛平台;所述活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设置在浮岛平台上,所述增氧系统包括喷洒装置和均洒布水仓,所述喷洒装置和均洒布水仓位于活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上方;所述活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内填充有生物载体填料,在所述生物载体填料上挂膜固化有微生物菌群。本发明还提出所述浮岛式生物膜水生态修复治理装置的应用。本装置是一种水体长效净化装置,采用生物膜技术,可有效降低水体氨氮、COD污染物浓度,同时通过不断富集在装置内的微生物群落,对消减BOD、磷等其他污染物质也有一定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污染治理的装置及治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面临着水环境严重污染,水生态严重受损的问题。根据环保部监测数据,2016年上半年,十大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占11.3%。自然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加之我国部分地区土地利用不合理,生态用地破坏,流域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显著下降。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需求仍将大幅增长,治理自然水体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修复水生态环境,成为缓解水质型缺水困境的思路之一。
对于自然水体的治理修复,现有技术措施大多是从污染源头上进行管控和治理,比如严控污水排放、雨污分流、污废水集中处理等。针对已污染的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的治理,目前长期有效且经济适用的办法较少。
硝化细菌能将水中的有毒的化学物质(氨和亚硝酸)分解去除,因而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例如亚硝酸菌属细菌所维生的食物来源是氨,硝酸菌属细菌可将亚硝酸分子氧化再转化为硝酸分子。但是在无光或者缺氧环境下,硝化细菌就很难发挥效果。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将具有分解水体污染物功能的细菌固定化在载体上,将游离的微生物限制或定位在某一特定空间范围内,保留其催化活性,使微生物能重复和连续使用(马明娟等,《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7期)。固定化的细菌其生长条件也受到了限制,对于需要有氧条件的硝化细菌等,难以一直保持其活性。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自然水体治理与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基于生物膜技术,提出一种浮岛式生物膜水生态修复治理装置,治理水体污染的同时能够提高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且不会对水生态环境形成干扰、改变和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应用所述浮岛式生物膜水生态修复治理装置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浮岛式生物膜水生态修复治理装置,包括活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增氧系统和浮岛平台;所述活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设置在浮岛平台上,所述增氧系统包括喷洒装置和均洒布水仓,所述喷洒装置和均洒布水仓位于活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上方;
所述活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内填充有生物载体填料,在所述生物载体填料上挂膜固化有微生物菌群;所述活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底部有孔。
其中,所述生物载体填料为陶瓷颗粒和/或火山岩颗粒。所述活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内填料厚度为30~40cm。
所述微生物菌群包括普通异养好氧菌、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生物菌群培养挂膜过程为:在培养液中优选分离优良菌种,然后将载体填料浸没于培养液中进行挂膜。
其中普通异养好氧菌可以是酵母菌和/或放线菌。
其中,所述增氧系统包括输水管和喷洒装置,所述喷洒装置包括多个螺旋喷头,在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变频泵。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所述生物载体填料上方设置有均洒布水仓,所述均洒布水仓的顶和底均以筛网制成;均匀洒布水仓上设置有把手。均洒布水仓使喷洒的水均匀分布到填料上,还能过滤水体中大的杂质;筛网堵塞时方便取出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鼎盛合力水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鼎盛合力水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82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