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管道系统自动排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8161.3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9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黎小涛;母克勤;罗建华;陈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尔安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113/14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管道 系统 自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管道系统自动排料方法,所述排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打开图纸,对图纸中的图层和图块进行操作,便于对需要进行排料操作的管线进行识别和提取管线及标注信息;S2、在操作后的图纸中,获取管线线段及标注信息;S3、根据获取的管线线段及标注信息,按设定的算法进行管线分解;S4、根据分解后的数据信息,自动生成多个具有属性、方法和响应特定事件的构件,所有构件组合成为建筑信息模型,即完成管道系统的自动排料。本发明排料速度加快,减少了排料人员的数量;排料准确性提高,降低了对排料人员的能力要求;排料更合理,可节省原材料;排料图错误少,容易得到各方认可且分歧更少,可加快相关工作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业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管道系统自动排料方法。
背景技术
管道系统,是用于流体物质输送和分布的系统。其广泛分布于建筑物内,根据流体物质的不同可分为风系统、水系统等。管道系统属于定制化产品,每一栋建筑内每个部位均由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图纸,在图纸中,使用线条和文字标注来作为符号,来表示管道系统内管道的类型、走向、长度、交叉点等信息。
对于传统的施工工艺来说,通常在工地现场根据图纸所表达的管道系统的信息,按顺序边下料、边加工、边安装连接。随着技术的发展,机械化加工的优势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效率提升、质量稳定、成本降低等。机械化加工,是使用机械化、自动化的设备,流水线作业,把管道系统加工制作完成,在使用部位现场组合安装。但设计图纸显然无法直接用于自动化设备的机械化生产,故在管道系统加工前,需要对图纸按一定规则进行分解排料,转换为实际机械化加工所需要的数据。
目前,管道的机械化加工一般采用人工排料的方式对管道系统进行分解,主要分解流程为在电脑或打印出来的图纸上,按管道加工所要求的规则,分解为多段标准化直管和管件。
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人工排料因为完全依靠排料人员的经验进行,对一张图纸动辄成千上万的构件来说,排料过程中需要非常仔细,否则非常容易出错。一个系统的管道,在排料过程中,只要有一段出错,则需要全部重排,工作量极大,且出错之后,排料人自己还难以发现错误。排完料之后,对排料结果的统计和计算,则需要花费和排料同等的时间,而且因为是人工清点,极易出现错、漏、多的问题。若想对统计结果进行审核,则需要花费同样多的时间再次逐一清点,所以存在一个工程反复计算和反复清点,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在做这项工作。也即是说,要做好这项排料工作,对排料人员的技能要求是非常高的。但事实上,除非一些专业的预制加工厂,这类专业的排料人员极其稀缺,所以就出现大量非专业人员排料或普通工人排料的情况,最终导致排料结果错误百出,造成工期延误,经济损失等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的管道系统人工排料方法存在对排料人员要求高、效率低、错误多、数据无法重复使用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管道系统人工排料方法存在对排料人员要求高、效率低和错误多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管道系统自动排料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管道系统自动排料方法,所述排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图纸,对图纸中的图层和图块进行包括新建、分解、显示、隐藏、锁定、冻结在内的操作,便于对需要进行排料操作的管线进行识别和提取管线及标注信息;
S2、在操作后的图纸中,获取管线线段及标注信息;
S3、根据获取的管线线段及标注信息,按设定的算法进行管线分解;
S4、根据分解后的数据信息,自动生成多个具有属性、可执行特定动作的方法和可响应特定事件的构件,所有构件组合成为建筑信息模型,即完成管道系统的自动排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尔安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尔安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81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