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膜、制备方法及钠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7759.0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4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华;卢青文;余启鹏;贺艳兵;杨全红;康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5 | 分类号: | H01M10/0565;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23 | 代理人: | 王震宇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凝胶 电解 质膜 制备 方法 钠离子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钠二次电池用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膜、制备方法及钠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在当前研发的储能器件中,锂离子电池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设备以及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锂离子电池的用量逐年增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合成正极材料都需要相当比例的含锂前驱体,而锂的资源十分有限,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快速扩展,必然会出现锂盐供不应求的局面。可以预期,锂离子电池原材料成本难以大幅降低,使其在大规模储能(如储能电站等)的应用受到限制。众所周知,金属钠元素在地壳中储量相对丰富且分布区域广泛同时钠和锂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且脱/嵌机制类似,因此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开发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锂资源短缺引发的储能电池发展受限问题。目前有望商业化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硬碳,其需要通过高温碳化获得,根据碳源不同其成本不同,总的来说较锂电负极材料石墨要高。其比容量约为300mAhg-1,而金属钠负极理论比容量可达1166mAhg-1,且金属钠不需要煅烧,制作成本十分低廉。目前已经实现商品化使用金属钠的电池为钠硫电池,其工作温度约高达300℃,需要消耗能量对其加热来维持工作温度。而实现室温下工作的金属钠电极存在以下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1)常温下常用的液态有机电解液虽然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但由于金属钠具有较高的活性,在电池循环过程中会不断地与金属钠发生副反应,不断地消耗电解液,形成钝化膜,使电池内阻不断增加,电池的容量不断衰减;(2)钠离子在电极表面的不均匀沉积导致电极表面产生大量枝晶,持续生长的枝晶可穿透电池隔膜的孔隙与正极接触导致电池短路,引发电池燃烧甚至爆炸等一系列安全问题。
目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仍较少。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和成膜性,且与钠金属容易形成稳定的界面,可避免液体电解液的泄露,安全性高;另外,力学性能足够高的聚合物可以防止金属钠的渗透。然而,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在液体电解质中浸泡后机械性能容易大幅降低,会严重损害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性能;该缺点容易导致电池在组装和应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内部短路,导致安全隐患。而化学交联凝胶聚合物虽然拥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尺寸稳定性和优秀的力学性能,但是交联的凝胶聚合物非常脆,柔韧性差,难以满足实际使用要求。为了增强交联的凝胶聚合物的力学强度,也常用微孔的聚烯烃隔膜作为力学支撑基体。虽然聚烯烃微孔膜支撑的交联GPE表现出充足的力学性能,但是聚烯烃隔膜的孔隙率偏低,高温尺寸稳定性差、离子电导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膜、制备方法及钠离子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醚胺和溶剂混合,得到前驱体溶液;
S2,将所述前驱体溶液施加在多孔薄膜上,加热反应得到多孔薄膜支撑的聚合物膜;
S3,将所述多孔薄膜支撑的聚合物膜浸入液态电解液中,吸附电解液,优选吸附至饱和,制得多孔薄膜支撑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膜。
进一步地:
所述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及所述聚醚胺占所述前驱体溶液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3%、2~6%。
所述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数均分子量为500、1000、2000或6000Da;所述聚醚胺的数均分子量为230、400、1000、2000或4000Da。
所述溶剂为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
所述多孔薄膜为微孔聚烯烃隔膜、玻璃纤维、聚酰亚胺薄膜或纤维素膜中的一种。
步骤S2中,先将所述多孔薄膜置于直径为6~12cm的聚四氟乙烯模具中,加入所述前驱体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放入恒温鼓风烘箱中,加热发生开环聚合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热聚合的多孔薄膜支撑的聚合物膜。
步骤S2中,对所述前驱体溶液恒温加热反应,优选地,温度为60~120℃,时间为8~48h。
在所述多孔薄膜支撑的聚合物膜浸入液态电解液中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先将上述热聚合的多孔薄膜支撑的聚合物膜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以除去膜中残留的单体和溶剂,再将洗涤的聚合物膜置于真空烘箱中干燥。
所述液态电解液包含钠盐和增塑剂,所述钠盐包括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钠、六氟磷酸钠、四氟硼酸钠或双氟磺酰亚胺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液态电解液中钠盐的浓度为0.6~1.2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77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