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水锁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7555.7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2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白德旭;李绍和;曾义勇;刘丹;张林;刘利;丘家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百联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C09K8/60;E21B4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21 四川省成都市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水锁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水锁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解水锁剂至少包括如下组分:经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改性而获得的第一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经氟碳表面活性剂改性而获得的第二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以及乙二醇和水,其中,所述第一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重量百分比为0.1~0.5%,所述第二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重量百分比为0.5~1.0%,所述乙二醇的重量百分比为10~30%,余量为水,并且所述第一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所述第二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所述乙二醇和水通过所述解水锁剂的注入设备按比例注入且各组分在所述注入设备中混合以形成所述解水锁剂。本发明的解水锁剂具有制备方便、表面活性强、耐高温、耐高盐、岩石吸附性强、成本低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水锁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钻井,完井,修井及开采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外来相在多孔介质中滞留的现象。另外一种不相混溶相渗入储层,或者多孔介质中原有不相混溶相饱和度增大,都会损害相对渗透率,使储层渗透率及油气相对渗透度都明显降低。在不相混溶相为水相时,这种现象被称作水锁效应。水锁效应会产生水锁伤害,也就是指油井作业过程中水浸入油层造成的伤害。水浸入后会引起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增加,岩石孔隙中油水界面的毛管阻力增加,以及贾敏效应,使得原油在地层中比正常生产状态下产生一个附加的流动阻力,宏观上表现为油井原油产量的下降。解水锁剂进入油层后能消除或减轻水浸入地层后造成的流动阻力,使原油比较容易地流向井底。
目前我国己探明低渗透油藏储量约占全国油气总储量的2/3以上,在我国各大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能源紧缺的情况下,大力开发低渗透油气资源具有关键的战略意义。低渗透油藏一般具有毛细管压力高、水敏性强以及孔喉细小、渗透性差、非均质严重等特点。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入井液很容易发生水相毛细管自吸,造成大量入井液进入油藏。低渗透油藏的渗透性差,导致侵入油藏的入井液返排困难,甚至不能返排,形成水锁伤害。国内外研究表明,水锁伤害是低渗透油藏最主要、最严重的伤害类型,损害率一般为70%~90%,一旦受到伤害,油藏渗透性恢复比较困难,长期影响单井产能、油藏开采效率,增加开发成本。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899011B)公开一种低渗透油藏解水锁剂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该专利的解水锁剂由1~15%乙二醇醚,15~45%双十二烷基二羧酸钠,15~30%乙二醇硅醚和30~60%水组成。该解锁锁剂的制备方法是:在搪瓷反应釜中加入30~60%水,开动搅拌器,加热升温至30~40℃;向反应釜中加入1~15%乙二醇醚,15~45%双十二烷基二羧酸钠,控温搅拌1h;然后再加入15~30%乙二醇硅醚,控制温度在40~80℃,反应1~2h得到解水锁剂。该解水锁剂表面活性强,主要是通过体系的高表面活性降低表面张力,维持低渗透油藏的渗透性,解除水锁伤害。但是,该解水锁剂生产条件要求较高,不具经济可行性,且该配方未对岩心表面的润湿反转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井下存在温度高、盐度高等复杂情况,现有的解水锁剂难以适应井下的高温高盐环境。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百联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百联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75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无极变速装置
- 下一篇:电动管柱助力转向器齿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