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电线路水泥杆用登高板性能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7336.9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1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李周选;马恒;高义波;钱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N17/0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7 | 代理人: | 项军 |
地址: | 310015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 线路 水泥 登高 性能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线路水泥杆用登高板性能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登高板由围杆绳、踏板及金属钩组成的缠绕于电杆上、供作业者从事电杆攀爬作业的专用工具,为了发现使用中登高板的隐患,预防发生事故,现有对登高板进行定期试验,现有登高板试验均通过操作人员肉眼观察或通过登杆操作进行自检,检测效果差,不能及时的发现登高板的隐患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提前告知,使作业时的安全性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配电线路水泥杆用登高板性能试验方法,解决现有登高板试验时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配电线路水泥杆用登高板性能试验方法,包括踏板、围杆绳和金属钩,踏板上设有标识,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金属钩标注测量点A1和A2,并测量A1和A2之间的距离a;
步骤二:将围杆绳将踏板安装在测试杆上,并在围杆绳与测试杆之间标示第一标记;
步骤三:以95~105mm/min的速率在踏板上施加负荷至3500N,保持5min,在卸除负荷前,在围杆绳与测试杆之间再标示第二标记,测量取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的间距来获取量登高板最大滑移量,当最大滑移量不大于150mm时,进入步骤四测试,当最大滑移量大于150mm时,则返回步骤一;
步骤四:卸除负荷,取下登高板,测量试验后的A1和A2之间的距离a1,并通过a和a1来获取金属钩永久变形率△a,△a={(a-a1)/a}×100%,当金属钩永久变形率△a不大于2%时,进入步骤五测试,当金属钩永久变形率△a大于2%时,则返回步骤一;
步骤五:分别通过两名体重在60~75kg的测试人员使用同一副登高板进行模拟登杆操作,测试距离不小于5m,上下循环3次,在登杆过程中测试人员作出仰身和蹦跳动作。
优选的,步骤三中通过压板向踏板上施加负荷,且压板的宽度为98~102mm,且压板的竖直轴线与踏板的竖直轴线重合,能保证施加在踏板上负荷的平稳性,且保证踏板受力均匀,提高测试的准确率。
优选的,踏板上设有防止压板施加负荷时踏板损伤的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厚度为3~5mm,能实现压板施加的负荷均匀分布,防止受力集中,从而降低了踏板的损伤,提高测试的准确率,当橡胶垫的厚度小于3mm时,橡胶垫易损坏,当橡胶垫的厚度大于5mm时,踏板受力不均,易影响踏板的受力效果。
优选的,步骤一前对登高板进行外观检查,并获取踏板、围杆绳和金属钩的尺寸,能对登高板的整体外观进行检查,保证测试的安全性能,并保证踏板、围杆绳和金属钩在安全的尺寸范围内。
优选的,步骤一前依次通过浸水布和浸无水乙醇布对标识分别擦拭1min进行标识耐久性测试,测试后的标识应无模糊或丢失现象,且整体标识应清晰、完整和牢固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1.通过向踏板上以95~105mm/min的速率施加负荷,并通过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能快速有效的对登高板的滑移量进行测量,测量的准确率高,滑移量量取方便,且需保证登高板的滑移量不大于150mm,当滑移量大于150mm时需返回步骤一进行第二次测试,通过二次检测的对比来确认登高板的性能,提高了测试的准确率,且在负荷的加压下观察登高板的变化,能快速的发现围杆绳是否有断股及踏板是否有开裂现象,能快速及时的发现脚扣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通过a和a1来获取金属钩永久变形率△a,需保证金属钩永久变形率△a不大于2%,当金属钩永久变形率△a大于2%时,需返回步骤一进行第二次测试,通过二次检测的对比来确认登高板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准确率;
3.通过两名测试人员穿戴同一副登高板进行模拟登杆操作,能快速的检查出登杆时登高板是否有突然下滑现象,金属钩应无明显可视变形,围杆绳是否有断股及踏板是否有开裂现象,提高试验的准确率。
具体实施方式
配电线路水泥杆用登高板性能试验方法,包括踏板、围杆绳和金属钩,踏板上设有标识,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金属钩标注测量点A1和A2,并测量A1和A2之间的距离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所,未经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73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