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貉犬瘟热病毒弱毒疫苗株及其在制备貉犬瘟热活疫苗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7027.1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6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闫喜军;胡博;吕爽;王洋;廉士珍;刘昊;张蕾;白雪;鲁荣光;张海玲;赵建军;朱言柱;史宁;薛向红;邓效宇;徐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7/04 | 分类号: | C12N7/04;A61K39/165;A61P31/14;C12R1/93 |
代理公司: | 11139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马鑫 |
地址: | 130112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貉犬瘟热 病毒 疫苗 及其 制备 貉犬瘟热活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貉犬瘟热病毒弱毒疫苗株及其在制备貉犬瘟热活疫苗中的用途,属于兽用生物制品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貉体连续传代的方式,人工驯化了犬瘟热疫苗株CDV‑O2,获得了一株对貉安全、免疫原性良好、滴度稳定的犬瘟热病毒弱毒疫苗株,命名为CDV‑OR12株,该疫苗株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微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13793,实验证明,以该貉犬瘟热病毒弱毒疫苗株制备得到的貉犬瘟热活疫苗可有效保护貉免于犬瘟热病毒强毒的攻击,保护率在90%以上,能够有效预防貉犬瘟热的发生,免疫期为6个月。本发明的提出为貉犬瘟热的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貉犬瘟热病毒弱毒疫苗株及其在制备貉犬瘟热活疫苗中的用途,本发明属于兽用生物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犬瘟热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幼龄动物多为急性、致死性经过,成年动物可成慢性、持续性感染,临床症状以双相体温升高,伴有卡他性肺炎、胃肠炎为主要特征,偶有神经症状出现,容易继发其他细菌病毒的混合感染和二次感染,死亡率可高达80%,是危害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貉犬瘟热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尤其是仔貉在断乳前后以及育成期更加敏感,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老龄貉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带毒动物是貉犬瘟热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眼及鼻分泌物、唾液、尿、粪便排出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由于貉犬瘟有发病急、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的特点,貉犬瘟热仍以疫苗接种作为主要的防控手段,然而目前市场上并没有貉犬瘟热疫苗销售,很多养殖户以犬、水貂等动物的犬瘟热疫苗用以预防貉犬瘟热,无法取得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因此,开发安全、免疫效果良好的貉犬瘟热疫苗,不仅是行业和市场的迫切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对于防控貉犬瘟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貉犬瘟热病毒弱毒疫苗株及其在制备貉犬瘟活热疫苗中的用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本发明通过貉体连续传代的方式,人工驯化了犬瘟热疫苗株CDV-O2,获得了一株对貉安全、免疫原性良好、滴度稳定的犬瘟热病毒弱毒疫苗株。
本发明获得的一株貉犬瘟热病毒弱毒疫苗株,命名为CDV-OR12株,分类命名为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该疫苗株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在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13793,保藏时间为2017年04月21日。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出了所述的貉犬瘟热病毒弱毒疫苗株在制备貉犬瘟热活疫苗中的用途。
实验证明,以该貉犬瘟热病毒弱毒疫苗株制备得到的貉犬瘟热活疫苗可有效保护貉免于犬瘟热病毒强毒的攻击,免疫3周和3个月后保护率均为100%,免疫6个月后保护率为90%。因此,该疫苗可有效预防貉犬瘟热的发生,免疫期为6个月,本发明的提出为貉犬瘟热的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犬瘟热病毒疫苗株CDV-O2的驯化及鉴定
1.犬瘟热病毒疫苗株CDV-O2的驯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70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