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候荧光着色粒子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6654.3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3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少平;李胜;何建伟;凌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02 | 分类号: | C09K11/02;C08F220/14;C08F222/14;C08F220/18;C08F220/06;C08G12/30;C08G12/3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王之怀 |
地址: | 3133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耐候 荧光 着色 粒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着色粒子的制备方法。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耐候荧光着色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荧光着色粒子相比目前国内外现有技术制备的产品具有更好的耐候性,以作为荧光颜料应用于塑料、塑胶、涂料、油墨等领域中。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耐候荧光着色粒子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高耐候纳米级聚丙烯酸树脂粒子制备;(2)荧光着色粒子载体树脂预聚物制备;(3)载体树脂着色乳化;(4)荧光着色树脂粒子的固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着色粒子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采用纳米级高耐候聚丙烯酸树脂改性氨基树脂粒子制备高耐候荧光着色粒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着色粒子因其具有鲜艳的色泽而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塑胶、涂料、油墨等领域中。相比普通着色剂,由其制备的产品更加引人注目,深受市场青睐。因此,关于该类产品的制备技术研究,国内外都有比较多的文献资料;基本制备技术都是采用将有机荧光染料溶于载体树脂中形成固溶体而得,载体树脂主要是聚酯、聚酰胺、氨基树脂、聚丙烯酸酯几类或其复合而成,工艺技术方法主要有缩聚块状树脂粉碎法、水中高速分散细化-固化法、乳液聚合法,通过后两种技术方法制备的着色粒子基本为球形聚合物,具有更好的耐温和耐溶剂性能。
关于荧光着色粒子及其制备技术的相关国内外文献报道:
“粉末涂料用高性能日光型荧光颜料的制备方法”(CN105885039A),采用聚酯、聚酰胺类树脂复合荧光染料制备而成,应用的工艺技术是缩聚块状树脂粉碎法;产品具有荧光度高、耐高温烘烤性好特点。
“一种复合荧光颜料的制备方法”(CN105623643A),采用的工艺技术是把有机荧光染料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用改性处理的海泡石吸附,经研磨、烧烤处理后加入水中,与硅类化合物和催化剂反应制备;所得产品具有耐酸碱、耐溶剂、耐热和抗紫外老化等性能。
“一种EVA发泡用有机荧光颜料及其制备方法”(CN104559167B),采用的是聚酰胺类树脂载体,复合有机荧光颜料制备而成;所得产品在EVA中应用具有抗发泡、抗硫化、荧光性能优良特性。
“一种高耐候荧光涂料”(CN105295596A),采用高耐候丙烯酸树脂、高耐候荧光颜料、助剂和促进剂配制而成;其耐候性能由原来的3级提高至5级。
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潘煜怡2007年7月发表的硕士论文《微球型耐溶剂荧光颜料的研制》,文中描述了采用改性苯代三聚氰胺-甲醛-三聚氰胺三元共聚物作为载体树脂,低聚物中添加封闭型己二异氰酸酯,再乳化-固化,使己二异氰酸酯解封闭的工艺技术;文中详细研究了各因素对产品性能影响,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所得产品具有耐高温、耐溶剂、着色力强、色彩纯净等特点。
日本专利JP特开2002-293857,公开了一种荧光着色粒子的制备方法。其采用苯代三聚氰胺-多聚甲醛共聚物作为载体树脂,再复合水溶性荧光染料;应用水中高速分散细化-固化工艺技术制备而成;所得粒子粒径分布窄,色泽纯净。
USP 4,069,176,公开了一种粒径均一的荧光着色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其采用的载体树脂和工艺技术与上述日本专利近似,其技术差异在于后期乳化-固化过程采用低温逐步升温的方法;所得产品粒径均一性好,分散性优良,耐温、耐溶剂性优良。
通过目前的文献资料提供的技术制备的荧光着色树脂粒子,虽然在色相光泽、耐温和耐溶剂等方面性能在不同程度上能满足市场需求,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耐候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候荧光着色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荧光着色粒子相比目前国内外现有技术制备的产品具有更好的耐候性,以作为荧光颜料应用于塑料、塑胶、涂料、油墨等领域中。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耐候荧光着色粒子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66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