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硫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5777.5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3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白德旭;李绍和;曾义勇;刘丹;张林;刘利;丘家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百联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29/20 | 分类号: | C10G29/20;C10L3/10;C09K8/035;E21B4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21 四川省成都市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除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硫方法使用由除硫添加剂、含铁辅助剂和载体溶剂组成的除硫剂对油气井进行除硫,所述除硫添加剂为具有以下分子结构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
所述除硫剂的各组分通过至少具有输入单元(10)、注入单元(20)和控制单元(40)的注入装置采用分时异步的方式注入所述油气井,其中,
所述输入单元(10)将分腔存储的所述除硫添加剂、含铁辅助剂和载体溶剂通过所述输入单元与所述注入单元之间的至少一条输入管线加压至所述注入单元(20),
所述控制单元(40)基于所述注入单元(20)内的聚合孔道(50)的压力参数触发涉及所述输入管线的增压参数和/或输入速率的控制方案,并且按照所述控制方案调整所述聚合孔道(50)内的压力、各组分的注入时间间隔、喷射速率和/或喷射角度,
所述控制单元(40)控制阻流阀的注入速率比例,从而控制所述除硫剂的组分的质量配比,保证所述除硫剂的除硫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孔道(50)的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注入管线对应的至少一个输入孔,
所述控制单元(40)根据所述输入孔之间的高度差异、径向差异和/或所述输入孔的轴心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差异以及所述组分的流动特征参数将所述组分与对应的输入管线匹配注入,并且评估组分之间的注入时长差异以预设各个组分分时注入的预设时间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40)包括触发装置(80),所述输入孔设置有基于控制单元(40)的控制信息调整喷射速率和喷射角度的阻流阀,
所述触发装置(80)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压力采集装置采集的聚合孔道(50)的压力参数、各个输入管线两端的压力差参数评估所述聚合孔道(50)的压力等级并基于所述压力等级触发对应的控制方案,
所述控制单元(40)基于所述控制方案生成调整所述输入单元(10)的增压参数、所述阻流阀的喷射速率和喷射角度的控制信息。
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除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孔道(50)中设置有表面分布有螺旋形轨道中空的锥形聚合管(60),所述聚合管(60)的锥形尖端朝向与所述聚合孔道密封接触的密封喷盘(62),
至少一种待混合的组分由所述输入孔以指定的速率喷射在所述聚合管(60)的所述螺旋形轨道中并沿所述螺旋形轨道汇聚混合从而由所述密封喷盘(62)注入所述油气井,或者,
所述密封喷盘(62)以与所述输入孔相同的喷射速率的方式将由所述输入孔分时注入的所述组分分时注入所述油气井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喷盘(62)设置有固态含铁辅助剂装置,所述聚合孔道(50)的孔壁上至少设置有第一输入孔、第二输入孔、第三输入孔和第四输入孔,
用于输入载体溶剂的第二输入孔的水平位置低于用于输入除硫添加剂第一组分的第三输入孔的水平位置且用于输入除硫添加剂第一组分的第三输入孔的水平位置低于用于输入除硫添加剂第二组分的第四输入孔的水平位置以使所述载体溶剂、除硫添加剂第一组分和除硫添加剂第二组分依次经过密封喷盘(62)的固态含铁辅助剂装置后注入所述油气井,
或者,用于输入除硫添加剂第一组分的第三输入孔的水平位置与用于输入除硫添加剂第二组分的第四输入孔的水平位置相当且低于用于输入载体溶剂的第二输入孔的水平位置以使在所述载体溶剂经过密封喷盘(62)的固态含铁辅助剂装置注入所述油气井后再将所述除硫添加剂第一组分和除硫添加剂第二组分同时经过密封喷盘(62)的固态含铁辅助剂装置注入所述油气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孔道(50)为与所述聚合管(60)的锥形形状匹配的锥形孔道使得所述聚合孔道的孔壁与所述聚合管(60)之间形成具有压力的环形空间(61),
在所述输入孔的阻流阀按照所述控制信息将除硫剂的各组分注入时,所述控制单元(40)监测所述环形空间的压力变化并依据所述环形空间的压力变化调整下一个预设时间段的控制信息以生成预设控制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百联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百联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577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