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式致动器和使用其的能动型减振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4914.3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8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金谷知宏;大路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H02K3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霍玉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式 致动器 使用 能动 减振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新型构造的电磁式致动器、使用该电磁式致动器的能动型减振器以及电磁式致动器的制造方法,该电磁式致动器能够通过目视或利用插入的器具等而确认由板簧进行弹性连结后的固定件和可动件,并且还能够在制造时一边高精度地对固定件和可动件进行定位、一边利用板簧将上述固定件和可动件弹性连结。电磁式致动器(10)具有利用板簧(40、42)将隔开间隙(38)地配置的固定件(14)和可动件(16)相互连结的构造,在厚度方向上将板簧(40、42)贯通的贯通孔(46、48),形成于板簧(40、42)的与固定件(14)和可动件(16)之间的间隙(38)对应的部分。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6年5月27日提交的名称为“电磁式致动器和使用其的能动型减振器及其制造方法”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06774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下电磁式致动器和使用该电磁式致动器的能动型减振器、电磁式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电磁式致动器具备相互激振的固定件和可动件,并且具有利用板簧将上述固定件和可动件相互弹性连结的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备相互激振的固定件和可动件的电磁式致动器。例如,如日本特开2012-42017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电磁式致动器利用向在固定件和可动件中的任一方设置的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磁场效应而使固定件和可动件相互激振。
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示,有时利用板簧将固定件和可动件相互弹性连结。由此,对于固定件和可动件,在停止向线圈通电的状态下将它们彼此保持于适当的初始位置,并且在向线圈通电时通过板簧的弹性变形而允许它们相对的移位。进一步,利用板簧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将固定件和可动件相对地定位而维持固定件与可动件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使磁性的吸引力以及排斥力遍及整周并适当地作用于上述固定件与可动件之间。
然而,若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电磁式致动器的壳体内设置与激振方向正交地扩展的板簧,则由板簧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因此,难以在电磁式致动器的制造时高精度地将固定件和可动件保持于适当的位置,对于与固定件和可动件的相对位置相关的部件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进一步,由于板簧将固定件和可动件覆盖,因此,还难以进行通过目视或利用测量用的激光、内视镜等确认固定件与可动件之间的间隙等的、内部的确认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20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形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构造的电磁式致动器,该电磁式致动器能够通过目视或利用插入的器具等而确认由板簧进行弹性连结后的固定件和可动件的位置、表面的状态等,并且还能够在制造时一边高精度地对固定件和可动件进行定位、一边利用板簧将上述固定件和可动件弹性连结。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如上所述的电磁式致动器的新型构造的能动型减振器。进一步,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磁式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当制造如上所述的电磁式致动器时,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设定固定件与可动件之间的间隙,并能够利用板簧将上述固定件和可动件连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对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记载。此外,能够尽可能地以任意的组合方式而采用以下记载的各方式中所采用的结构要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理工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理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49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随受压位移变换触压阻尼的承载装置
- 下一篇: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