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PTC断电复位充液式温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4278.4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7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辉;欧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高明欧一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7/40 | 分类号: | H01H37/40;H01H37/70;H01H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5285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tc 断电 复位 充液式 温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控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带PTC断电复位充液式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电器产品都使用了温控器,温控器通过感受电器产品的温度来控制触点的开合,从而控制电器加热电路的开合,以达到对电器电路的控制和保护作用。
市场上现有的机械式温控器一般都是采用双金属片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机械式温控器主要用于热得快的加热电器,其工作原理是: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超温时),双金属片产生形变而使动触点与静触点处于分离状态,电路断开,不再加热,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片复位,从而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重新处于连通状态,加热电路继续工作。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如果机械式温控器这样多次断开及连通,最后使得热得快把水烧干,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浪费能源,还降低机械式温控器的使用寿命,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
最后,出现了断电保护的概念,人们采用手动复位温控器,采用温度保险丝作为断电保护器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手动复位温控器,采用温度保险丝产品存在性能不稳定、安全隐患大、适用寿命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PTC断电复位充液式温控装置,通过在腔体一内填充液体感温介质,液体感温介质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气化,改变腔体一内气压,从而实现断电功能,断电后通过PTC芯片使电路保持断开状态,需要手动断电才能使电路连通,具有温度保护、过热保护、防烧干等功能,其结构简单、使用更安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PTC断电复位充液式温控装置,包括导热装置、腔体一、腔体二、接线片一与接线片二,腔体二内设有定触头、动触头、簧片、双金属片、PTC芯片与导电片,定触头与动触头对应设置,定触头连接于接线片一,动触头设于簧片上,簧片连接于接线片二,PTC芯片顶部通过双金属片与簧片连接,PTC芯片底部通过导电片与接线片一连接,双金属片一端固定于簧片上,另一端与簧片的倒勾对应设置,接线片一、定触头、动触头、簧片与接线片二组成触头回路,接线片一、导电片、PTC芯片、簧片与接线片二组成PTC回路,腔体一内填充有液体感温介质,腔体一顶部与感温装置对应设置,腔体一底部通过顶针抵触于簧片上。
进一步而言,所述腔体一由顶盖与膜片对应设置构成封闭的腔体,膜片抵触于顶针顶部,顶针底部抵触于簧片上。
进一步而言,所述腔体二由导板与基座对应设置构成,导板上设有与顶针对应设置的通孔。
进一步而言,所述感温装置包括铜毛细管,铜毛细管一端设于腔体一内,述铜毛细管另一端设于腔体一外。
进一步而言,所述接线片一与接线片二上分别设有连接外部电路的通孔。
进一步而言,所述双金属片一端通过铆钉固定于簧片上,另一端与簧片的倒勾对应设置。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在腔体一内填充液体感温介质,液体感温介质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气化,改变腔体一内气压,从而通过膜片推动顶针向下动作,使定触头与动触头分离,实现触头回路断电,断电后,通过PTC回路对PTC芯片进行加热,使金属片受热向下勾住簧片的倒勾,使电路保持断开状态,需要手动断电才能PTC芯片降温,使簧片复位才能使触头回路电路连通,具有温度保护、过热保护、防烧干等功能,其结构简单、使用更安全可靠,非常适用于板式加热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电路连通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电路断开状态图。
1.顶盖;2.膜片;3.铜毛细管;4.基座;5.顶针;6.导板;7.接线片一;8.定触头;9.动触头;10.簧片;11.铆钉;12.双金属片;13.PTC芯片;14.导电片;15.接线片二;16.腔体一;17.腔体二;18.倒勾;7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高明欧一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高明欧一电子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42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