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仔兔的饲养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4138.7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5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茴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饲养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理方法,具体是一种仔兔的饲养管理方法,属于仔兔的饲养管理领域。
背景技术
出生刚断奶的小兔称仔兔,其特点为:生长发育快、机体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的抵抗力和适应性均较差,因此,仔兔阶段较其它阶段更易发生发病死亡。所以,减少仔兔死亡、提高其成活率就成为提高养兔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农民关心的问题之一。仔兔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兔的经济效益,而仔兔体小无毛体质较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抗病力都很差,因此,在加强母兔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做好护理和兔舍卫生,是增强仔兔体质、提高仔兔成活率的关键。
仔兔成活率是家兔养殖中最重要的一个生产指标,只有仔兔大批地成活,兔场才能可能获得收益,因此加强仔兔护理,确保成活是整个养兔过程的关键,仔兔从出生到11日龄左右开眼称睡眼期,这期间,仔兔除了吃奶就是睡觉,一般不拉也不撒,所吃的奶全部吸收,如护理不当,就易发生尿湿、肠炎、黄尿病,故需做好护理工作,因此,初生仔兔的培养需要一套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法。
但是现有的初生仔兔的饲养管理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并未针对初生仔兔不同生长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所以容易导致仔兔生长发育不健全,甚至导致仔兔夭折。并且在饲养时母兔常因识别出寄养仔兔的气味或营养缺乏产生异食癖而吃掉仔兔。对仔兔的哺乳、断奶控制也存在缺陷,断奶时并未根据每只仔兔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断奶方式,从而容易使仔兔断奶时发育不良。在疾病预防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仔兔容易受病菌感染而死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仔兔的饲养管理方法,调研模块为护理系统的基础,通过调研模块的调研结果不断改良护理系统,确保哺乳仔兔的生长发育。护理系统为哺乳仔兔提供一种良好的饲养方案,调研模块包括仔兔粪便调研模块、仔兔尿液调研模块。仔兔粪便调研模块连接粪便采集模块、粪便检测模块、耳色判断模块,通过仔兔粪便情况以及耳色是否正常直观的反映出饲养仔兔的好坏。护理系统内部包括睡眼期饲养模块与开眼后饲养模块,根据仔兔不同生长期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效果更佳,并且每个生长期均由对应的疾病预防措施,确保仔兔的健康生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仔兔的饲养管理方法,包括饲养环境、哺乳、育种、食仔、断奶、喂料、疾病预防、护理;
所述饲养环境为仔兔提供一个稳定温度的通风环境;
所述哺乳为仔兔提供一种良好的喂食方案;
所述育种加强选种选配,提高仔兔成活率;
所述食仔采取特定措施,防止母兔因识别出寄养仔兔的气味或营养缺乏产生异食癖而吃掉仔兔;
所述断奶采用温和方式进行断奶处理;
所述喂料主要是为了防止因突然断奶而造成仔兔死亡;
所述疾病预防采用一定预防措施防止仔兔感染病菌;
所述护理采用防护方式预防仔兔遭受鼠害。
进一步,所述饲养环境在控制时必须注意外界温度,盛夏为防止仔兔中暑死亡,必须避免产箱内温度过高,应检查垫草、上盖毛是否过厚,仔兔房的通风是否良好,冬季则需注意垫草是否太薄、上盖毛是否太少,避免仔兔房内有贼风和窜堂风,仔兔房的室温至少应保持在20度,产仔箱的温度应保证不低于28度,必要时可以用加热电器进行辅助供暖。
进一步,所述哺乳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初生仔兔的食物是母兔的奶汁,一般由母兔每天喂奶2次,早、晚各1次。如果一窝仔兔体质有强有弱,或者不同窝的仔兔有多有少,应考虑对弱的仔兔适当作人工哺乳,如果母性不强,应人工强制哺乳;若母兔奶量不足或产仔数多于乳头数,要进行调整寄养,以保证每只仔兔都能得到足够的奶汁;为防止母兔患乳房炎,母兔分娩后在饲料中加一片磺胺药;
第二步:母兔的营养要注意加强怀孕后期母兔的营养;家兔的怀孕期30-31天,胎儿有 90%的体重是在母兔怀孕后期增长的;要提高仔兔成活率,首先要给怀孕后半个月的母兔增加优质饲料;为避免母兔因泌乳不良而饿死仔兔,应根据泌乳母兔的营养需要合理配制饲料,使泌乳母兔获得全面、丰富的营养。泌乳母兔的营养需要为:粗蛋白18%、消化能11、3、精胺酸0.8%、赖胺酸0.75%、蛋胺酸+胱胺酸0.6%、钙1.1%、磷0.8%、钠0.4%、氯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茴,未经李玉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41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