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光栅、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2405.7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8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敬;袁洪亮;李彦辰;武晓娟;马力;陈会顺;毕谣;郑琪;赵志强;赵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43;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 光栅 显示装置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光栅、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取得较好的观看效果。应用于3D显示装置中的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隔垫物;其中,所述液晶光栅被构造成加电时形成交替排列的透光区和暗态区,沿垂直所述透光区延伸方向的第一方向,所述隔垫物的间距为所述透光区宽度的正整数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光栅、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维(3D)显示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针对同一场景,使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别接收图像,观看者的两眼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即瞳距,约为65mm),使得两眼的视角存在细微的差别,由于这种差别的存在,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别观察到的图像也会略有差异,这个差异被称为“双眼视差”,经大脑视觉皮层的融合后,就形成了立体效果。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裸眼3D显示倍受人们喜爱,裸眼3D技术是指不通过任何工具,直接让左右两只眼睛从显示屏幕上看具有视差的画面,两幅画面被发射到大脑,产生具有立体感画面的显示技术。
现有的裸眼3D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0出光侧的液晶光栅20(液晶光栅20也可设置在入光侧)。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第一显示单元11和多个第二显示单元12,且第一显示单元11显示左眼图像、第二显示单元12显示右眼图像。液晶光栅20包括透光区25和暗态区26,液晶光栅20具有分像作用,如图1所示,可使人的左眼只看到左眼图像,右眼只看到右眼图像,从而产生立体感觉。
其中,为了支撑液晶光栅20的盒厚,液晶光栅20包括隔垫物。由于液晶光栅20中无黑矩阵,隔垫物会暴露在透光区25,而隔垫物会影响光透过率,因而,液晶光栅20中隔垫物的设计直接影响3D观看效果。
目前,液晶光栅20中隔垫物一般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黑矩阵对应位置处,然而,当观看者由一个视点移动至另一个视点时,会出现暴露在3D显示装置显示区的隔垫物数量变化的情况,因而,会引起屏幕亮度不均,导致污渍不良,进而影响3D观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光栅、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可取得较好的观看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隔垫物;其中,所述液晶光栅被构造成加电时形成交替排列的透光区和暗态区,沿垂直所述透光区延伸方向的第一方向,所述隔垫物的间距为所述透光区宽度的正整数倍。
优选的,所述隔垫物的间距为40~50μm的正整数倍。
进一步的,所述隔垫物的间距为42.5μm、45.75μm或47.285μm的正整数倍。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条状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相互绝缘;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电场;其中,连续相邻的N个第一电极用于形成一个所述透光区;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进一步优选的,沿垂直所述第一电极的方向,从所述第一个第一电极开始,每N个第一电极所在的区域中具有Q个所述隔垫物;Q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Q个所述隔垫物沿所述第一电极的方向等间距排成一排。
进一步的,所有隔垫物呈阵列排布。
优选的,第奇数个所述第一电极位于同一层,第偶数个所述第一电极位于同一层,且第奇数个所述第一电极和第偶数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通过绝缘层隔离;第偶数个所述第一电极和与其两侧相邻的第奇数个所述第一电极分别具有正对重合部分。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的个数为一个,且所述第二电极呈面状。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24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