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缝纫机针杆离合机构及双针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0761.5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8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19/14 | 分类号: | D05B19/14;D05B55/16 |
代理公司: | 33246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海兵 |
地址: | 31801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机构 缝纫机针杆 支板组件 扳手 缝纫机电控 复位稳定性 分离组件 检测组件 滑动轴 双针机 驱动器 分离信号 复位组件 自动复位 限位柱 摆动 拨片 在机 转轴 美观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纫机针杆离合机构及双针机,属于双针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缝纫机针杆离合机构对针杆的分离和复位稳定性差、容易出故障的问题。本缝纫机针杆离合机构,包括滑动轴,滑动轴一端与分离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复位组件连接,分离组件包括转轴、扳手和安装在机头上的支板组件,扳手上具有拨片和限位柱,支板组件和扳手之间设有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用于检测上述扳手的左、右摆动并分别产生左、右分离信号给上述的缝纫机电控,支板组件上固定安装有与缝纫机电控连接的驱动器。本离合机构具有结构简单美观、操作方便、自动复位且分离复位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缝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缝纫机针杆离合机构及双针机。
背景技术
双针机,又名双针缝纫机,有两支缝针的缝纫机,出来的效果是双线并列,互为平行。在缝纫拐角时,为单针杆运动,即根据需要将其中一针杆分离不工作,然后缝制所需针数,停止缝制,抬起压脚,将缝料根据实际拐角角度旋转后,再缝制所需针数,结束后恢复双针杆运动,即对之前分离的针杆进行复位。双针机的双针杆为左针杆和右针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离和复位左针杆或右针杆,其如何实现左、右针杆的分离和复位对双针机的工作非常重要。
现有双针机的针杆分离复位装置都包括一分离组件和一复位组件,分别用于开始或结束弯角缝制。目前,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切换器组件、限位板、限位块、弹簧以及复位板,所述切换器组件包括一切换扳手。所述切换器组件安装在双针机的机头上,切换器组件通过轴臂与滑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复位组件安装在滑动轴的另一端,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弯角缝制(左弯缝制或右弯缝制)时,人工扳动切换扳手,使滑动轴右移或左移,以进行左针杆或右针杆的分离,并通过限位板卡住切换扳手上的限位块来保持左针杆或右针杆的分离状态;复位时,手动按动复位板,使切换扳手回复到初始状态,并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使滑动轴回复到初始状态。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点:针杆分离的操作是通过人工扳动切换扳手实现,该操作过程不易掌握;特别是针杆分离后,旋转缝料前后所缝制的N1和N2针都是通过人工手动转动手轮或用脚踏来完成的,且要保证N1=N2,即缝料旋转前后两次必须缝制一样的针数是由人工控制的,容易出错,从而导致返工,费时费力且效率低,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外,复位时,需要先通过手动按动复位板将切换扳手复位后,才能通过复位组件将滑动轴复位,从而增加针杆分离的操作步骤,不利于批量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双针机自动分离复位装置”,公告号为CN103276539A的中国专利,该技术方案包括,包括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一端与分离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复位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一摆杆和一可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杆,所述摆杆一端与滑动轴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杆相连接,且摆杆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一安装架上,所述驱动杆与一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一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该技术方案通过双向电磁铁的驱动机构来实现左右针杆的分离,其整个拐角缝纫过程中,其电磁铁都是吸合状态,由于电磁铁长时间吸合容易发热烧坏,因此在拐角缝纫距离长从而吸合时间长以及出现故障分离的针杆不能及时得到复位的情况下,电磁铁会因长时间吸合容易发热烧坏,从而整个双针机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对双针机的左、右针杆分离实现高效、稳定且不易出故障的缝纫机针杆离合机构及双针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07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