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市政工程穿插电缆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9072.2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1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杜健康;常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1/08 | 分类号: | H02G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赵宗海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市政工程 穿插 电缆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电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的市政工程穿插电缆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均设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底部右侧设有触碰开关,且触碰开关位于四组万向轮之间,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传送辊副、支撑架和蓄电池,且支撑架位于传送辊副和蓄电池之间,所述支撑架的顶板底部右侧设有第一导向辊,所述底板的右侧焊接有两组横梁,压辊副夹住电缆在地下管道内运动,当电缆伸出时,底板倾斜,触发触碰开关,电动伸缩杆伸长,使电缆伸出地面,工人打开压辊副,在进行拉伸,利用第一导向辊、传送辊副和第二导向辊,可以减少摩擦力,该装置操作简单,便于工人拉伸电缆,同时不会刮伤电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市政工程穿插电缆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施工在市政工程中十分普遍,通常的做法是电缆从井内伸出后由一到三人抓住电缆伸出端向外拉伸,在拉伸过程中,由于管道的末端和检查井的内壁处通常为尖角,这样会出现较大的摩擦阻力,要克服这种摩擦力需要较多的人员参与拉伸才能将线缆拉出,另外还经常造成线缆表皮划伤,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市政工程穿插电缆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市政工程穿插电缆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缆在拉伸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大使参与工人数增加,同时易刮伤电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市政工程穿插电缆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均设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底部右侧设有触碰开关,且触碰开关位于四组万向轮之间,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传送辊副、支撑架和蓄电池,且支撑架位于传送辊副和蓄电池之间,所述支撑架的顶板底部右侧设有第一导向辊,所述底板的右侧焊接有两组横梁,两组所述横梁的右侧均焊接有滑轨,两组所述滑轨之间分别滑动连接和转动连接有U型架和支撑套板,且U型架位于支撑套板的上方,所述U型架的内腔卡接有压辊副,所述U型架的顶部设有两组手动伸缩杆,两组所述手动伸缩杆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辊,所述U型架的底部固定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贯穿于支撑套板的通孔内腔,所述蓄电池分别与触碰开关和电动伸缩杆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顶板表面设有凹凸纹路。
优选的,所述U型架通过导轮与滑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辊副的辊筒表面胶粘有防滑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手动伸缩杆的底部右侧转动连接有抓地钉。
优选的,所述支撑套板的通孔孔径比电动伸缩杆的最大外径大3-6 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压辊副夹住电缆在地下管道内运动,当电缆伸出时,底板倾斜,触发触碰开关,电动伸缩杆伸长,使电缆伸出地面,工人打开压辊副,在进行拉伸,利用第一导向辊、传送辊副和第二导向辊,可以减少摩擦力,该装置操作简单,便于工人拉伸电缆,同时不会刮伤电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滑轨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使用状态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板,2-万向轮,3-触碰开关,4-传送辊副,5-支撑架,6-蓄电池,7-第一导向辊,8-横梁,9-滑轨,10-U型架,11-压辊副,12-手动伸缩杆,13-第二导向辊,14-电动伸缩杆,15-支撑套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9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耐磨性荧光手机保护套材料
- 下一篇:一种PS‑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