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子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338846.X | 申请日: | 2017-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5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鸿;吕海钦;孟庆国;苑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C02F1/30;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燕瑞;陈燕娴 |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碳 制备 煅烧 光催化降解 分子改性 光催化剂 前驱体 光催化剂材料 二氨基吡啶 高催化活性 有机污染物 苯胺溶液 二氰二胺 反应位点 改性石墨 高温煅烧 加热搅拌 研磨 光吸收 可降解 石墨相 太阳光 改性 水中 氧气 溶解 应用 剥离 掺杂 | ||
1.一种分子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二氰二胺、2,6-二氨基吡啶混合溶于水中,加热搅拌溶解,干燥,得到前驱体;
S2.将S1得到的前驱体煅烧,得到改性石墨相氮化碳;
S3.将S2得到的石墨相氮化碳研磨成粉,再次煅烧,得到高比表面积改性氮化碳。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分子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用二氰二胺和2,6-二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3:0.01~3:0.10。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分子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将二氰二胺、2,6-二氨基吡啶混合溶于水中的固液质量比为1:3~1:10。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分子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80~100℃;所述搅拌溶解的时间为0.5~2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分子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煅烧的温度为400~650℃,保温时间为2~6小时;所述煅烧的升温速率为1~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分子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煅烧的温度为400~550℃,保温时间为1~4小时;所述煅烧的升温速率为2~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分子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煅烧的氛围为空气氛围。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分子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将前驱体置于坩埚中,放入马弗炉,于400~650℃中煅烧,保温时间为2~6小时,升温速率为1~5℃/min,得到改性石墨相氮化碳。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分子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将改性石墨相氮化碳研磨成粉,空气氛围下在400~550℃再次煅烧,保温1~4小时,升温速率为2~10℃/min,得到高比表面积改性氮化碳。
10.一种分子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884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