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个加热元件的雾化器以及具有多个加热元件雾化器的电子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8775.3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1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康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烟液 加热元件 雾化器组件 储存装置 电子烟 加热元件组件 导液 雾化器 内壁 内环 雾化过程 用户使用 介质相 雾化气 加热 开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加热元件的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以及带有多个加热元件的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的电子烟。在某些实施例中,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包括加热元件组件。加热元件组件包括一个电子烟液储存装置内壁,所述电子烟液储存装置内壁具有多个电子烟液开口,用来让外环导液介质和内环导液介质接受来自电子烟液储存装置的电子烟液。加热元件组件还包括多个加热元件。这些加热元件直接与内环导液介质相接触,以加热来自电子烟液储存装置的电子烟液。当用户使用所述具有多个加热元件的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的电子烟时,用户可以开启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来调整电子烟液的雾化过程。当所有加热元件都开启和使用时,电子烟产生最大的电子烟液雾化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烟的领域,且更具体地说,涉及带有多个加热元件的电子烟液雾化器,一种含有多个加热元件的电子烟液雾化器的电子烟,以及该电子烟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吸烟对吸烟者的健康有害。香烟中的活性成份主要是尼古丁。在吸烟期间,尼古丁连同在香烟燃烧时产生的烟碱悬浮微粒被吸入到肺泡中且被吸烟者快速吸收。一旦尼古丁被吸收到吸烟者的血液中,尼古丁随后就对吸烟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末梢产生其影响,使得吸烟者放松且享受一种陶醉感,类似于通过兴奋剂产生的陶醉感。
传统的电子烟一般有一个加热元件,这个加热元件只能提供有限的电子烟液雾化气。对有些吸烟者来说,他们希望电子烟能产生更大的电子烟液雾化气,而且所产生的电子烟液雾化气可以按照使用者的需要调节。
因此,在所属领域中仍然存在解决前述缺陷和不足的需要。
发明内容
在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个具有多个加热元件的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所述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包括一个加热元件组件,所述加热元件组件包括:一个电子烟液储存装置内壁,所述电子烟液储存装置内壁具有多个电子烟液开口,用来让外环导液介质和内环导液介质接受来自电子烟液储存装置的电子烟液,以及多个加热元件,这些加热元件直接与内环导液介质相接触,用以加热来自电子烟液储存装置的电子烟液,当使用者使用所述具有多个加热元件的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的电子烟,该使用者可以开启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来调整电子烟液的雾化量。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一个具有多个加热元件的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所述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包括:一个加热元件组件,其加热元件组件包括:一个电子烟液储存装置内壁,所述电子烟液储存装置内壁具有多个电子烟液开口,用来让外环导液介质和内环导液介质接受来自电子烟液储存装置的电子烟液,以及多个加热元件,这些加热元件直接与内环导液介质相接触,用以加热来自电子烟液储存装置的电子烟液,当使用者使用所述具有多个加热元件的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的电子烟,该使用者可以开启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来调整电子烟液的雾化量。
在又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加热元件的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的电子烟的使用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由使用者根据其对电子烟雾化气的需求按下一个或多个按键开关,向一个或多个的加热元件接通电源,其中每一个按键开关对应到一个加热元件;以及由使用者通过烟嘴吸吮来自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的电子烟液雾化气,其中外部空气经过空气进气量调整环和第一空气腔开口和第二空气腔开口进入电子烟的空气腔并通过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雾化进入电子烟液雾化器组件的电子烟液,产生电子烟液雾化气。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将通过结合以下图式获得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而变得清楚,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新颖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和其它方面的变化和修改。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且与书面描述一起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可能的情况下,相同的参考标号在所有图式中尽量用于指代实施例的相同或相似元件。附图并不能将本发明限于本文中所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例。附图不一定按适当的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清晰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上,并且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康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康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87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