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配合端子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8214.3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3071A8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后藤秀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2/85 | 分类号: | H01R12/85;H01R13/02;H01R13/42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方应星,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合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压入印刷基板的通孔而与在其内表面设置的导体电导通的压配合端子。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将设于印刷基板等基板的电路导体与连接器等对方侧部件电连接而使用连接端子。作为这样的连接端子,已知例如日本特开2004-127610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所谓压配合端子。这样的压配合端子在端子配件的一端侧具备具有弹性的压接部,另一方面,在端子配件的另一端侧具备与对方侧部件连接的连接部,将压接部向基板的通孔压入而进行固定,由此能够无需焊料而与暴露于通孔内的导体导通并固定于基板。
然而,如在专利文献1也记载的那样,压配合端子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并且,在端子配件的一端侧,在中央部分冲裁贯通孔而形成一对拱形状的压接部,通过这样的一对压接部能够在板宽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而附有弹性。
但是,板宽方向的厚度尺寸比板厚方向的厚度尺寸厚几倍,因此难以确保充分的挠曲量。因此,难免压接部向通孔插入的插入力变高,存在压接部切削通孔的内表面而产生金属屑的担忧。另外,由于向通孔插入的插入力变高,因此还存在如下担忧:端子以在通孔的由于制造偏差等而直径尺寸变大的区域配置压接部的方式发生摇晃,压接部在更大的范围切削通孔的内表面而产生更多的金属屑。
因此,本发明人之前如日本特开2016-27536号公报(专利文献2)的图15所示,提出了如下的压配合端子:在端子的中央部分贯通设置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使这样的狭缝的两侧彼此向相反侧突出,由此形成压接部。根据这样的压配合端子,通过压接部能够在板厚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而附有弹性,因此与如以往那样能够在比板厚方向的厚度尺寸厚几倍的板宽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压接部相对于通孔的插入力,也能够减少压接部切削通孔的内表面的不良情况。并且,能够有利于形成具有充分的弹性(挠曲量)的压接部,因此能够将压接部可靠地压接于通孔。
但是,在这样的压配合端子向通孔插入时,向各一对压接部施加的压力的方向朝向通孔的中心,但各一对压接部仅在板厚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存在发生旋转方向的分力而发生摇晃的担忧。因此,还存在改良的余地,在进行进一步改善的压配合端子的开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76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275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上述的情况作为背景,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新型结构的压配合端子,能够确保压接部的挠曲量且降低压接部相对于通孔的插入力,并且防止压接部在通孔中发生摇晃。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压配合端子在端子配件的一端侧具备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向印刷基板的通孔压入而与该通孔的内表面的导体电导通,而在所述端子配件的另一端侧具备与对方侧部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压配合端子的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配件的所述一端侧具有贯通孔和一对弹性压接片,所述贯通孔是将所述端子配件的板宽方向的中央部分切缺而成的,所述一对弹性压接片被该贯通孔向所述板宽方向的两侧隔离,所述一对弹性压接片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以分别向所述端子配件的板厚方向的两侧突出的方式变形,由该长度方向中央部分构成所述压接部。
根据本方式,构成有彼此隔离在将压接导向部的中央部分切缺而成的贯通孔的两侧的一对弹性压接片,使这样的一对弹性压接片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以在端子配件的板厚方向上彼此向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发生变形,由此构成压接部。由此,一对压接部能够在板厚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与如以往那样能够在板宽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压接部相对于通孔的插入力,能够减少压接部切削通孔的内表面的不良情况。另外,能够有利于形成具有充分的弹性(挠曲量)的压接部,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压接部压接于通孔。
而且,通过设置贯通孔,一对弹性压接片不仅能够在板厚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而且朝向贯通孔的内侧、即通孔的中心方向也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与如以往那样仅在板厚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一对弹性压接片的弹性变形而有利于吸收向压接部施加的向通孔的中心方向的压力。因此,能够降低产生旋转方向等的多余的分力而发生摇晃等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压接部相对于通孔的插入力,因此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压接部切削通孔的内表面的不良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82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系统
- 下一篇: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