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虾、水稻、白菜型油菜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8043.4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5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曹玉洪;石小平;徐光曙;王德淦;夏德军;刘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农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G1/00;A01G16/00;A01C1/00;A01M1/04;A01M1/2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431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白菜 油菜 连作 生态 循环 新模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种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虾、水稻、白菜型油菜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背景技术
农民采用的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主要是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操作易的特点。以虾稻共作为例,亩产优质稻谷(有机稻谷质量)500kg 左右,虾增收,一般亩产小龙虾75-100kg,白菜型油菜菜薹产量400公斤以上,合计亩产值7000-9000 元,每亩纯利3500 元以上,比单纯种普通水稻亩纯收入增加3000 元以上。
近年来,小龙虾国内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国内消费更为火爆,小龙虾价格持速上涨,并成为水产品中涨幅最大的品种。同时优质大米市场需求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人们追求消费安全优质的大米产品成为新常态。
2016 年上半年我市产地最高价每公斤达60 元,平均价格超过15 元,优质稻米价格在5元以上,虾稻共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力地拉动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
但是普通虾稻种养模式存在水稻收获后至第二年田块上水前大约3个半月左右时间农田空闲的问题,农田空闲的时间较长,资源利用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虾、水稻、白菜型油菜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本种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闲置农田资源,减低农民的种养成本,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虾、水稻、白菜型油菜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其特征在于:在稻田养虾捕捞结束后,按照有机种植方式种植一季优质水稻,水稻收获后种植一季白菜型油菜,通过调整好白菜型油菜的播种期,确保白菜型油菜在第二年三月中旬,田块上水养殖小龙虾前可采收1-2次油菜苔,菜苔收获后的剩余物作为小龙虾饲料,龙虾吃完后的剩余物可作绿肥。
所述的一种虾、水稻、白菜型油菜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内容:龙虾田间养殖、有机水稻栽培和白菜栽培。
所述的一种虾、水稻、白菜型油菜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龙虾田间养殖具体操作如下:
(1) 稻田改造和建设
a、 稻田选择与改造:选择临近充足水源的田块,将相对平整的田块进行合并整理,形成每个单元面积20-30亩大小的小区,再对每个小区进行土地平整,平整后高低差不超过5公分;
b、 实施灌排水分开:
灌水的要求:每个单元小区用水要洁净可靠,灌水的水源要从没有污染的库、河、渠中直接取得或将可靠的水源先存放在自备的塘、渠中沉降后再灌溉;
排水的要求:要建设好通畅的排水沟渠,排水的沟渠要与养殖沟相通;
(2)开挖好养殖沟、夯实田埂:三月之前,在每个单元小区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沟,沟宽2-3米,深1米,沟的布局要考虑机械耕作和收割,挖出的土方用于养虾稻田四周的田埂加宽加高加固,做到田中可保水60厘米以上;
(3) 消毒除害、种植水草:虾种投放前10-15天,排干田水,每亩虾沟面积用生石灰75公斤消毒,杀灭黑鱼、黄鳝等害鱼及小杂鱼,消毒7天后,可在沟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伊乐藻等,栽植面积占虾沟面积50%左右;
(4)龙虾苗放养
a、放养时间,第一次春季虾苗投放时间为4月初至中旬,第二次虾苗投放时间一般为8月中下旬;
b、 放养密度及投放方法:第一次投放的虾苗大小为5-10克/只,每亩投放量为15-25公斤,第二次补投投放的虾苗大小为24-26克/只,每亩补投放量为 5-15公斤,雄雌比例约1∶2;
(5)饲养管理
a、 饲料投喂:4-5月这两个多月应强化喂养,投喂量根据田中龙虾多少决定,当有龙虾达到15-20克时应停止施肥,加大饲料投喂量,以龙虾能吃完为度,饲料选择米糠、小麦、玉米、菜饼、大豆粕、野杂鱼等未加工的天然饲料为主,还应补充大量水草或优质牧草等青饲料,以降低成本,秋季稻田养殖龙虾,在越冬前应适量投喂, 11至1月一般不需投饵;
b、水位控制:9-10月龙虾掘洞越冬前,水稻收割后,当温度达到15℃以下时,田面水位应逐步降低至10-20厘米;11月份至整个越冬期田面干涸,环形沟保持40-50厘米,便于种植经饲作物,第二年经饲作物收获后,进入4月中旬以后将田面水位逐渐提高至40-50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农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农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80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