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传递超高压气体的分流通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4664.5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6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万敏;赵睿;韩文鹏;韩金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41/03 | 分类号: | F16L41/03;F16L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流道 马鞍形 卡座 流道 螺母 超高压气体 分流通道 氩弧焊 封死 传递 高压气体介质 连接可靠性 气密性检验 设计和使用 高温钎焊 螺纹连接 密封工装 生产效率 传统的 次级流 分流道 制造 改进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传递超高压气体的分流通道装置,它是由主流道接口、主流道、马鞍形卡座、封死螺母、二级流道五个部分组成;主流道接口与主流道通过氩弧焊进行固定连接,主流道与马鞍形卡座通过氩弧焊进行固定连接,马鞍形卡座与封死螺母通过螺纹连接,马鞍形卡座与二级流道通过高温钎焊进行连接;本发明的特点在于通过改进了传统的分流道设计方案,使其能够适用于高压气体介质的传递工作,在不影响次级流道设计和使用性的基础上,增加了主次流道连接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无需借助其他密封工装而直接进行连接气密性检验,减少了设计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制造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传递超高压气体的分流通道装置,它是一种用于超高压气体阀门与二级超高压气体通道之间的分流通道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超高压气体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间的连接装置,它适用于超高压气体分流,属于航空宇航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道系统作为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流体介质运输系统,在石油化工、核工业、航空宇航科学等众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发挥这及其重要的作用。而高压管道通常负担着输送易燃、易爆、高温、有毒和腐蚀性的气态或者液态介质的任务,一旦发生泄漏,内部的高压液体和气体将会产生强大的喷射力,对周围的结构和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发生爆炸等更加严重的后果。
管道的连接方式主要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承插口连接、卡套式连接、沟槽式连接等方式,但对于承受高压流体介质的管道,对整个管道以及连接处的密封性要求很高,在连接方式上通常采用法兰连接和焊接的方式。采用焊接方式对管道进行连接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电弧焊、氩弧焊、钎焊等焊接工艺,由于焊接位置并非处于一个平面内,增加了焊接的难度,焊缝处往往存在着大量的缺陷,因此采用合适的工艺及技术方案进行焊接对整个通道系统制造质量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整个管道体系内,常用三通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而涉及到多通道流体介质分流的情况,势必会增加焊缝数量,从而增加失效的风险,这就要求新的多通道转换装置不仅能够满足耐高压气体介质的特点,同样需要在避免三级通道与主通道不产生装配干涉的基础上,增加主流道与分流道之间的焊接稳定性。针对这些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传递高压气体连接装置的设计方案。
发明内容
(1)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传递超高压气体的分流通道装置,它是一种在与三级流道不发生干涉的基础上的传递超高压气体的分流通道装置,其克服了现有的技术的不足,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主管道与分管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并提供了检查连接密封性的方法,是一种加工简易、稳固耐用的可靠的耐高压分流通道。
(2)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用于传递超高压气体的分流通道装置,它是一种用于传递超高压气体介质的分流通道装置,见图1;
它由主流道接口1、主流道2、马鞍形卡座3、封死螺母4、二级流道5五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是:主流道接口1与主流道2通过氩弧焊进行固定连接,主流道2与马鞍形卡座3通过氩弧焊进行固定连接,马鞍形卡座3与封死螺母4通过螺纹连接,马鞍形卡座3与二级流道5通过高温钎焊进行连接;
所述主流道接口1由于在主流道2背面,与二级流道5和位于二级流道5上的三级流道81不发生干涉,在主流道2指定位置加工主流道装配孔42并插入主流道接口1进行焊接;
该主流道接口1的形状构造是:外径为10mm的直管,其壁厚与长度按要求设置(如壁厚1mm,长度100mm),由于整个管道在整个工作环境的温度较高,防止高温环境下材料软化造成整个部件的变形,使得二级流道5和其装配孔61引出的三级流道81相互产生应力造成长时间服役下失效,造成压力泄漏,故选用材料为高温合金(其型号可选用GH4169);在主流道接口1与主流道2连接的过程中先采用插承式连接,然后通过氩弧焊进行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46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离式执手自动复位及空转装置
- 下一篇:油缸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