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三维数据模型库的生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4594.3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0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少毅;褚智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蒜泥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F17/18;G06N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三维 数据 模型库 生成 方法 | ||
1.人体三维数据模型库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人体三维虚拟模型库:
生成与真实测量数据对应的任意大小的标准姿势人体三维虚拟模型库;所述虚拟模型库为m×n×3的矩阵,其中m为模型数量,n为顶点数量;所述任意大小的标准姿势人体的身高为1.2米至2.2米;
步骤2)通过学习得到虚拟模型体态标签的权重和偏移量:
采用线性回归公式Y0=W0X已知+b0,使Y0和Y实测偏差最小,学习得到W学和b学;其中:
Y0为计算出的测量数据;
X已知为已知向量[height,weight,label0,label1,…,labelN],其中label0,…,labelN为体态标签;
Y实测为实际测量数据;
W0为需要学习的权重;
b0为需要学习的偏移量;
W学为学习得到的权重;
b学为学习得到的偏移量;
步骤3)获取PCA主特征值:
按照下式预测出PCA特征值,作为线性回归模型向量:
Y=W学X+b学
Y为最终预测出的向量;
X为模型实测的向量[height,weight,label0,label1,…,labelN],其中label0,…,labelN为体态标签;
再从预测出的PCA特征值,取特征值大的前n个值作为PCA主特征值,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
步骤4)计算模型数据:
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向量以及PCA主特征值,反向计算出顶点数据,加上已有模型的拓朴信息,反推出模型数据,建立符合虚拟拍照要求的人体三维模型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三维数据模型库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为:
采用人体建模软件,根据原始模型生成具有一定拓扑结构的基础模型,再根据基础模型生成与真实测量数据对应的任意大小的标准姿势人体三维虚拟模型库;所述原始模型包括真实人体或人工建立的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三维数据模型库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还包括对基础模型进行修订的步骤,
判断基础模型的姿势是否符合标准姿势;若不符合,则对原始模型进行自动测量并记录变形前被测部位的测量数据,再将基础模型的姿势变形为标准姿势,重新进行自动测量并记录变形后被测部位的测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三维数据模型库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还包括统一模型位置的步骤:
根据PCA特征值预测结果与真实测量结果的差值求均值和方差,根据统计结果选取n值使得均值和方差最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三维数据模型库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的取值范围8至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三维数据模型库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步骤4)建立的人体三维模型库的基础上添加随机噪声模型的步骤5),
步骤5)在模型原点所在同一平面上随机分布于半径为1-6cm的圆圈内,对测量数据进行调整,生成随机噪声模型,以模拟实际拍照过程中不可控制的微小变量;所述随机噪声包括位置随机噪声和姿势噪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三维数据模型库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圈的半径为4c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任一所述的人体三维数据模型库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优化人体三维数据模型库的步骤6):
步骤6)
6.1)虚拟拍照,取得二值图;
6.2)利用二值图训练体态标签的神经网络;
6.3)利用少量真实人体测量数据优化体态标签的神经网络,生成优化后的人体三维数据模型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蒜泥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蒜泥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45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