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内窥镜光源光路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33402.7 | 申请日: | 2017-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5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邓安鹏;彭永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23/24 | 分类号: | G02B23/2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机械光圈 遮光片 光孔 电子内窥镜 光源光路 控制系统 直线轴承 插入孔 导光部 刺眼 聚光透镜组 安装盖板 并排设置 步进电机 电机扭力 光电开关 光源壳 连接座 内腔中 斜前方 盖板 灯源 光量 镜体 内嵌 三段 正对 紧凑 损伤 体内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内窥镜光源光路控制系统,在光源壳体内从前往后设有灯源、聚光透镜组和机械光圈,机械光圈具有底座,底座上开有第一光孔,在底座的一侧安装盖板,该盖板上正对第一光孔的位置开有第二光孔,底座的内腔中并排设置第一遮光片和第二遮光片,这两块遮光片在步进电机的驱动下能够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导光部连接座上的插入孔分成前中后三段,在插入孔的前段内嵌装直线轴承,该直线轴承的斜前方设有第二光电开关。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对电机扭力的需求小,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光量的大小,调节精度高,可靠性好;本发明可实现镜体导光部未插入前始终保持机械光圈处于关闭状态,避免了对操作者造成刺眼等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内窥镜光源光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内窥镜系统在医疗检查及手术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光源为系统提供检查或手术过程中持续的照明及气压装置。其中的照明系统为镜体前端图像采集提供照明,根据实际检查或手术需要不同亮度的照明来配合,因此就需要对冷光源的光量进行对应的手动或自动调整。针对电子内窥镜光源光路控制系统,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源光量调节结构案例(US06629925),采用电机控制,电机顺时针转动时,向上拉左右遮光板,使得遮光板分别通过其各自的轨道运动,实现闭合;反之,电机逆时针转动时,实现遮光板的打开。这种结构加工相对比较复杂,电机扭力相对大,成本较高。
另外一种光源光量调节结构案例(CN101449962A),通过电机控制遮光叶片的转动,达到遮光调节光源光量大小甚至完全遮挡的目的。这种方案对电机扭力也相对较大,且光量调节精度不高。
针对挡光保护措施,目前现有方案为一种机械结构(CN 20141058145),利用弹簧或弹片自身弹性作用,导光插入部插入时,顶开挡光片;取出后,挡光片在弹性作用下自动复位,遮挡住光路,这种方案增加了结构成本,装配工艺也相对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内窥镜光源光路控制系统。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子内窥镜光源光路控制系统,在光源壳体的后端安装导光部连接座,该导光部连接座上开设插入孔,光源壳体内从前往后设有灯源、聚光透镜组和机械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光圈具有底座,底座上开有第一光孔,在底座的一侧安装盖板,该盖板上正对第一光孔的位置开有第二光孔,所述底座的内腔中并排设置第一遮光片和第二遮光片,第一遮光片位于第二遮光片的前侧,这两块遮光片在步进电机的驱动下能够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一遮光片上开有第一调光孔,第二遮光片上开有与第一调光孔相配合的第二调光孔;
所述导光部连接座上的插入孔分成前中后三段,插入孔中段的直径最小、后段的直径最大,在插入孔的前段内嵌装直线轴承,该直线轴承的斜前方设有第二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位于机械光圈的后方,第二光电开关通过控制电路与步进电机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底座上的第一光孔和盖板上的第二光孔组成供光线通过的固定孔,而第一遮光片上的第一调光孔和第二遮光片上的第二调光孔组成大小可调的通光孔。当第一调光孔、第二调光孔、第一光孔和第二光孔四者的中心位于一条直线时,通光孔完全打开;当第一调光孔与第二调光孔完全错位时,通光孔完全关闭;当第一调光孔和第二调光孔部分重叠时,通光孔部分打开,并且可以通过调整第一调光孔与第二调光孔的重叠量来调节通光孔的大小,以满足实际的需要。与背景技术相同,本发明减少了专用的机械挡光结构,生产成本更低;同时,本发明零部件少,易于装配;两块遮光片由同一个步进电机驱动,运动的同步性好,并且控制精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34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