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降水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2174.1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8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魏加华;乔禛;顾声龙;黄睿军;解宏伟;曹炯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5/00 | 分类号: | A01G15/00;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810036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降水 装置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人工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储气罐、保温连通管道、烟气混掺室和气体定向输出单元;
所述保温储气罐内安装有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将所述保温储气罐内的空气至少加热至预设温度;
所述烟气混掺室与所述保温储气罐之间通过所述保温连通管道连通,在所述烟气混掺室内设置有催化剂微粒;所述气体定向输出单元竖直设置在所述烟气混掺室的上部,并与所述烟气混掺室连通,所述气体定向输出单元的上部设置有开口,用于导出气体;
所述装置还包括:空气集热棚;
所述空气集热棚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在空气集热棚的棚顶设置有空气集热棚烟囱,所述空气集热棚的棚顶铺设有吸热材料,棚内铺设有蓄热材料,用于加热空气;
所述空气集热棚与所述保温储气罐连通,并输送加热后的空气至所述保温储气罐;
其中,所述预设温度是指,所述保温储气罐内的空气通过所述保温连通管道进入所述烟气混掺室,通过所述气体定向输出单元上升到可进行人工降水的目标高度云层所需要达到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气动空气增压泵和空气压缩机;
所述气动空气增压泵分别与所述空气集热棚和所述保温储气罐连通,用于将所述空气集热棚输送的加热后的空气压缩至预设气压,并输送至所述保温储气罐;所述空气压缩机为所述气动空气增压泵提供驱动气压;
其中,所述预设气压是指,通过所述烟气混掺室和所述气体定向输出单元向所述目标高度云层传播催化剂微粒的所述预设温度的空气快速定向上升到所述目标高度云层所需要的气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涡轮发电机和蓄电池;
所述涡轮发电机的风扇扇叶安装在所述空气集热棚内部,并通过轴杆与所述涡轮发电机相连;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涡轮发电机电连接以存储所述涡轮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并与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所述保温储气罐电连接以为其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保温储气罐内,用于检测所述保温储气罐内的温度和气压;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加热单元的加热动作,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信息控制所述气动空气增压泵的压缩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空气压缩输入阀门、气动发电出口阀门、保温储气罐输出阀门和混掺气体输出阀门;
所述空气压缩输入阀门位于所述空气集热棚烟囱的侧壁上;所述气动发电出口阀门位于所述空气集热棚烟囱的顶部;所述保温储气罐输出阀门位于所述保温储气罐和所述烟气混掺室之间;所述混掺气体输出阀门位于所述烟气混掺室与所述气体定向输出单元之间;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空气压缩输入阀门、所述气动发电出口阀门、所述保温储气罐输出阀门和所述混掺气体输出阀门切换启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空气集热棚内,用于检测空气集热棚内的温度。
7.一种用于人工降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安装在保温储气罐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温度信息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信息;
根据获取的所述气压信息控制气动空气增压泵将空气压缩至预设气压,并输送至所述保温储气罐;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控制所述保温储气罐内的加热单元将所述保温储气罐内的空气至少加热至预设温度;
所述预设温度是指,所述保温储气罐内的空气通过保温连通管道进入烟气混掺室,通过气体定向输出单元上升到可进行人工降水的目标高度云层所需要达到的温度;
所述预设气压是指,通过烟气混掺室和气体定向输出单元向可进行人工降水的目标高度云层传播催化剂微粒的预设温度空气快速定向上升到目标高度云层所需要的气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大学,未经青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21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智能电网的顶升塔基弹射人工降雨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