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纶溶液中PPTA分子量的在线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1800.5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2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杨胜林;王芳;梁园;王伟;严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14 | 分类号: | G01N1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徐莹 |
地址: | 2119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液 ppta 分子量 在线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纶溶液中PPTA分子量的在线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计量泵、第一圆管、节流毛细管、第二圆管依次相连构成水平设置的流动通路,位于两端的计量泵入口和第二圆管出口分别旁接芳纶纺丝液输送管路,一个压差传感器分别连接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另一个压差传感器连接节流毛细管。通过测定一系列已知特性粘度的PPTA在一定温度和浓度下的表观粘度,并通过数值拟合建立回归方程;由检测装置测量参数计算得到表观粘度后对照回归方程,可以推算出此时溶液中PPTA的特性粘度,再计算得到PPTA的粘均分子量。本发明可以实现芳纶生产线上实时的PPTA分子量监控,利于连续稳定生产,所需装置制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精度可以保证产品性质稳定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溶剂,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溶剂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芳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酸碱、耐腐蚀等特性,在国防军工、航天工业、轮船、帘子线、通信电缆及增强复合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是理想的军、民两用原料。在三大高性能纤维(芳纶、高强聚乙烯、碳纤维)中,芳纶发展速度最快,产量和需求量最大,年需求增长率在10%以上。
芳纶是PPTA的浓硫酸溶液通过液晶纺丝技术制备而成的。影响芳纶纤维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PPTA本身的性质特别是其分子量对芳纶纤维的最终性能如物理机械性能有直接影响。PPTA一般是采用对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胺两个单体以溶液聚合法制备而成,由于对苯二甲酰氯化学性质活泼、极易吸水变质,其聚合条件相当苛刻、工艺复杂,极易造成PPTA产物分子量的不稳定,从而影响后续纤维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因此,在芳纶制备过程中对PPTA的分子量进行严格控制是制备质量稳定的高品质芳纶的前提条件。
由于PPTA仅能溶解于发烟硫酸等强酸中,用传统的GPC方法测定其分子量需要使用特殊的分离柱,价格昂贵、费时费力且需离线测量。因此,目前一般采用特性粘度测试的方法来间接表征其分子量,但这种方法仍然不能实现在线实时测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芳纶溶液中PPTA分子量的在线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解决了GPC、特性粘度测试需要离线操作从而影响芳纶连续生产的问题,可在芳纶制备过程中在线检测PPTA溶质的分子量,从而控制芳纶产品质量。
技术方案:一种芳纶溶液中PPTA分子量的在线检测装置,包括计量泵、节流毛细管、内径相等的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以及两个压差传感器,其中,所述节流毛细管的长度及内径远小于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的长度和内径;计量泵的出口与第一圆管的入口、第一圆管的出口与节流毛细管的入口、节流毛细管的出口与第二圆管的入口依次相连构成水平设置的流动通路,位于两端的计量泵入口和第二圆管出口分别旁接芳纶纺丝液输送管路,一个所述压差传感器的测量引脚分别连接在第一圆管的入口和第二圆管的出口处,另一个所述压差传感器的测量引脚分别连接在节流毛细管的入口和出口处。
进一步,整个在线检测装置保温并处于恒温环境中,其温度与芳纶纺丝液温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为相同的半环形并与节流毛细管对接形成环形,在此方式下,第一圆管的入口和第二圆管的出口靠近,便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而使其引脚距离缩短以减小测量误差。
进一步,所述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的长度是节流毛细管长度的50倍以上,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的内径是节流毛细管内径的10倍以上。
一种芳纶溶液中PPTA分子量的在线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特性粘度[η]和表观粘度ηa的回归方程:采用内圆筒半径为R1、外圆筒半径为R2的旋转式粘度计,在内圆筒角速度为Ω时测量一系列特性粘度[η]不同的PPTA溶液的表观粘度ηa,测量时PPTA溶液的粘度和温度与实际的纺丝液相同,依据测量结果,用数值拟合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η]=f(η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未经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18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