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亲水性材料的聚合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9901.9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4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锋;王宗花;杜晓玉;林春明;徐显朕;周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A61K9/50;A61K47/42;A61K47/38;A61K49/00;A61K51/08;A61K51/1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董洁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亲水性 材料 聚合物 微胶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亲水性材料的聚合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聚合物微胶囊是一种以聚合物分子构建的交联膜为壳、载有亲水性材料的油相为核的微结构材料,其制备方法为:对含亲水性材料的油相与含聚合物分子的水相进行高强度的超声辐射,从而一步实现载有亲水性材料的聚合物微胶囊的制备。本发明方法快速简便、高效环保、原料来源广泛,且封装能力强,可广泛适用于多种亲水性材料的负载。此外,基于聚合物微胶囊的一些特性,比如交联膜的还原响应性、亲疏水性等,可以实现亲水性材料的可控释放。因此,本发明对于简单高效地制备微结构载体和同步实现亲水性材料的安全封装很有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工业、材料学与生物医药的交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亲水性材料的聚合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胶囊是利用成囊物质将固体、液体、气体包埋或封存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米级或亚微米级包覆物。由于具有结构的特殊性、性能的多变性和装载能力的强健性,微胶囊在医药、生物、食品、化工、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也一直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和热点。目前,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有很多,比如水相分离法、物理自组装法、单体聚合法、化学交联法、挤压法、模板辅助法,等等,而微胶囊对材料的封装策略也多种多样,层层自组装、化学结合、溶胀、溶剂挥发等都能实现对目标材料的负载。虽然微胶囊的制备技术种类繁多、特点迥异,但是操作过程大都比较繁琐,反应耗时也比较长,并且很容易引入杂质等,这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实用性。
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Suslick等人利用高强度的超声辐射成功地制备了蛋白质类微胶囊,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备微胶囊的方法——声化学法。声化学法不仅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快捷、绿色环保等优点,而且在合成微胶囊的同时能够直接地封装目标材料。尽管国内外关于声化学法制备载油微胶囊的文献有很多,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利用声化学法制备载亲水性材料的微胶囊的国内外文献和专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载亲水性材料的聚合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在完成聚合物微胶囊制备的同时,能够实现对载亲水性材料的油相的封装,而且可以一步封装载有多种亲水性材料的油相。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载亲水性材料的聚合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通过对含亲水性材料的油相与含聚合物分子的水相进行超声辐射,最终形成以聚合物分子构建的交联膜为壳、载亲水性材料的油相为核的微胶囊;其中,所述的含亲水性材料的油相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亲水性材料溶解或分散到呈流动态的水凝胶中,然后通过高速搅拌将含亲水性材料的水凝胶分散到含油包水型乳化剂的油相,从而形成含亲水性材料的油相。
进一步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合物分子溶于水中,形成含聚合物分子的水相;将亲水性材料溶解或分散到呈流动态的水凝胶中,然后通过高速搅拌将含亲水性材料的水凝胶分散到含油包水型乳化剂的油相,形成含亲水性材料的油相;
(2)按照设定比例向反应瓶中加入含亲水性材料的油相与含聚合物分子的水相,然后将其浸入水浴中;将超声探头置于油/水两相界面,进行高强度的超声辐射;
(3)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进行冷却、离心,然后洗涤下层沉淀物,最后得到以聚合物分子构建的交联膜为壳、载亲水性材料的油相为核的微胶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99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