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指纹远程开锁的方法及系统、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9732.9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0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填;唐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M1/725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刘羽波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指纹 远程 开锁 方法 系统 终端 | ||
一种利用指纹和密码结合移动终端登录门锁的方法,1)数据同步:将门锁和预定的移动终端通过网关设备与云服务器相互连接,使门锁数据通过网关设备和云服务器同步到移动终端;2)预设密码:通过门锁预设开锁密码,也即移动终端登录门锁密码,通过网关设备与云服务器连接可以预定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和门锁匹配;3)灵活登录门锁:通过键盘输入密码或摁指纹在移动客户端上进行门锁登录,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指纹采集模块或输入密码进行登录门锁,如果没有录入指纹,则通过密码登录门锁;如果通过指纹登录验证成功后,则可以对门锁进行远程控制;如果使用指纹登录连续失败三次,则只能使用预设的密码进行登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锁具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利用指纹和密码结合移动终端登录门锁的方法及系统、终端。
背景技术
门锁是室内安全的保障,普通的门锁结构简单、安全系数较低,通过简单的工具即能开启,是造成室内盗窃事件多发的主要原因。目前市场上也有安全系数较高的门锁,如指纹门锁、密码门锁等。门锁解锁的方式多样,但多数的门锁只将锁具的用途限制在了防破坏方面,其实对门锁进行远程控制之后,可以赋予门锁更多的功能,使用户在门锁的控制和使用方面更佳灵活,从而更对生活起到便利。
很多的门锁都是通过密码进行开锁的,手机通常也是使用密码来开锁,但是使用密码的次数较多时,密码公开的概率就越大,所以采用密码开锁并不是最优的解决方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指纹和密码结合移动终端登录门锁的方法及系统、终端,该方案将门锁信息和移动终端信息相互同步,并通过移动终端的指纹采集设备进行开锁,降低了密码公开的概率,提高了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利用指纹和密码结合移动终端登录门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数据同步:将门锁和预定的移动终端通过网关设备和云服务器相互连接,使门锁的数据通过网关设备和云服务器同步到移动终端;
2)预设密码:通过门锁预设开锁密码,也即移动客户端登录门锁的密码,通过网关设备与云服务器连接可以预定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和门锁匹配;
3)灵活移动客户端登录门锁:通过门锁键盘输入密码或摁指纹进移动客户端登录门锁,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指纹采集模块或输入密码进行登录,如果移动设备没有录入指纹,则通过密码登录;如果通过指纹验证成功后,则可以对门锁进行远程控制;如果使用指纹登录连续失败三次,则只能使用预设的密码进行登录;
4)防盗询问:预设一个或多个时间段,这些时间段内,密码开锁的记录上传到云端并同步到预定的移动终端;而在预设时间段外开锁则会向预定的移动终端发送采集的图片和开锁请求。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5)权限解锁:屋主在屋内设置了较多的锁具,这些锁具设置为一级权限锁、二级权限锁,通过键盘输入密码开锁的话,根据步骤4)中预设的时间段,若权限为最高级,屋内的一级权限锁和二级权限锁等等门锁,门锁全部都取消反锁;如果不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通过键盘开锁,则是由预设的移动终端授权开锁,通过移动终端远程给出相应级别的授权,使客人能够进入到客厅,但是不一定能够打开所有的门锁。
较佳地,还包括步骤6)开锁询问:客人通过门锁键盘上的按钮请求开锁,运动传感器感应到门锁前有人,则运动传感器激活拍摄装置,在拍摄装置取得了客人的照片时,将照片和开锁询问命令一并发送至预定的移动终端,由预定的移动终端确定门锁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报包括步骤7)远程命令:预定的移动终端接收到开锁请求后,选择开锁或是不开锁命令,之后该命令通过云数据后发送至门锁,门锁根据开锁命令开锁;根据不开锁命令保持锁闭状态,在显示器上显示屋主通过移动终端输入或在门锁预设的提示信息。
较佳地,所述步骤3)使用键盘和移动终端开锁的记录上传至云端并同步到预定的移动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97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