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无源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9670.1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4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王毅坚;薛蓄峰;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7/04 | 分类号: | G01B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无源 表面波 应变 传感器 | ||
1.一种无线无源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声表面波反射型延迟线器件(15)、第一匹配网络(11)、第二匹配网络(12)、参考应变片(13)和感知应变片(14);
其中,所述声表面波反射型延迟线器件(15)通过第一匹配网络(11)与所述参考应变片(13)连接;所述声表面波反射型延迟线器件(15)通过第二匹配网络(12)与所述感知应变片(14)连接;
所述声表面波反射型延迟线器件(15)包括:第一吸声胶(1)、第二吸声胶(2)、压电晶体(3)、叉指换能器(4)和第一至第六双通道反射器(5-10);
其中,所述第一吸声胶(1)和所述第二吸声胶(2)分别涂覆在所述压电晶体(3)两端;所述叉指换能器(4)和第一至第六双通道反射器(5-10)利用半导体光刻工艺制作于压电晶体(3)之上;所述第三双通道反射器(7)通过所述匹配网络(11)连接参考应变片(13);所述第六双通道反射器(10)通过所述匹配网络(12)连接感知应变片(14);所述第一至第六双通道反射器(5-10)中的第一至第三双通道反射器(5-7)构成参考通道;所述第四至第六双通道反射器(8-10)构成传感通道;
所述第一匹配网络(11)与第二匹配网络(12)分别由匹配电感(16)与匹配电容(17)构成的LC电路组成;
所述声表面波反射型延迟线器件(15)通过所述LC电路与所述参考应变片(13)连接;所述声表面波反射型延迟线器件(15)通过所述LC电路与所述感知应变片(1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反射器(7)与所述叉指换能器(4)之间的时域间隔,小于第四双通道反射器(8)与所述叉指换能器(4)之间的时域间隔;所述第一双通道反射器(5)与所述叉指换能器(4)之间的时域间隔为1.1~1.3μ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晶体(3)的材料可选用铌酸锂LiNbO3、钽酸锂LiTaO3、镓酸锂LiGaO2和锗酸锂GeLi2O3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通道反射器(5)、所述第二双通道反射器(6)、所述第四双通道反射器(8)和所述第五双通道反射器(9)为温度补偿参考反射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六双通道反射器(5-10)为短路反射栅型;
其中,第一至第三双通道反射器(5-7)电极数目随着所述第一至第三双通道反射器(5-7)与所述叉指换能器(4)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加;
所述第四至第六双通道反射器(8-10)电极数目随着所述第四至第六双通道反射器(8-10)与所述叉指换能器(4)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应变片(13)和所述感知应变片(14)的材料选用聚酰亚胺膜应变片;所述参考应变片(13)和所述感知应变片(14)的工作温度范围为:-70℃~2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应变片(13)和所述感知应变片(14)的结构相同,采用电容式应变片、电感式应变片和电阻式应变片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指换能器(4)的电极材料选用铝、铂和铜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96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标尺的声表面波器件电极
- 下一篇:一种高速公路三维网自动种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