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险杠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8933.7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0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S·霍尔德雷德;F·富尔斯特;T·海赫特尔;T·霍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险杠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尤其用于道路车辆的保险杠模块,该保险杠模块带有包括至少一个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层的横梁。
背景技术
在没有预公开的德国专利申请DE102014011790.1中描述了这样的保险杠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保险杠模块,它在重量轻的情况下具有高的负荷能力和仍然合理的和低廉的制造成本。
该任务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方案解决,方法是在带有横梁和两个用于将横梁固定在车身纵梁上的固定凸缘的用于车辆的保险杠模块上,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层从该横梁连续地延伸直至固定凸缘中。
这样的层尤其可以通过所谓有机板或有机片形成,它可以通过热成型引入到为该保险杠模块所需的三维形状中。
当该横梁在固定凸缘之间面齐平地、连接所述固定凸缘地延伸时,该纤维增强塑料制的层连续变化过程可以特别简单地实现。
为了在碰撞时、在外来物体撞在横梁时达到所需要的缓冲作用,并可以将冲击力引到纵梁上,该横梁应该在固定凸缘之间向车辆外侧预先拱起。
为了耐开裂地连接在车身纵梁上,固定凸缘的至少一个螺纹孔与纤维增强塑料制的层相交是有用的。
然而,也许通过注塑塑料来补充固定凸缘可能是必要的。在固定凸缘的突伸出横梁纵棱的一段上,可以这样将纤维增强塑料上的脚料(Verschnitt)减到最小。
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层可以沿着横梁第一纵棱弯曲,以便形成至少一个外壁和内壁,并这样提高横梁的负荷能力。
当确实如此时,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层可以不突伸出该纵棱,使得当在该纵棱的对面需要凸缘段时,这允许通过注塑形成该凸缘段。
该第一纵棱优选是横梁的上边棱。这时,由该层弯曲所得的U-形轮廓向下开放,并且其中不会藏污纳垢。
为了进一步改善横梁的负荷能力,内壁和外壁可以通过在它们之间注塑的肋条连接。
按照替代设计方案,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层可以成型为在车辆纵向上开放的沟槽或多个这样的彼此相邻走向的沟槽。
为了提高负荷能力,在这里还可以在该沟槽内部注塑肋条。
该沟槽的深度应该从横梁中线起向固定凸缘逐渐减小,以便提供连续的从非常弯曲的或有棱角的、在碰撞事故特别容易失效的区域到固定凸缘的自由过渡。
该沟槽的上沿和下沿在碰撞事故中倾向于通过向上或向下弯曲来避让负载。为了抵制这种倾向,该横梁可以具有帽形断面。通过将与帽檐相应的区域在上面和在下面连接在该沟槽的凸缘上,它们使该凸缘难以弯曲,并因此显著地有助于负荷能力。
为了即使在外来物体直接在所述纵梁之一的前面撞在车辆上时也能达到足够的缓冲作用,可以在固定凸缘外侧安装能量吸收器。
为了使合理的制造成为可能,该能量吸收器可以刚好像上述补充的段一样注塑在固定凸缘上。
带有蜂窝结构的能量吸收器尤其适宜注塑。
当该蜂窝结构的蜂窝在垂直方向上开放时,这允许应用这样的简单模具,其具有少量数目的相向移动的模具件。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可在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找到,附图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第一设计方案的保险杠模块的透视图;
图2是穿过自图1保险杠模块的剖面图;
图3a-c是来自图1保险杠模块能量吸收器方案的顶视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第二设计方案的保险杠模块的透视图;
图5a-c是来自图4保险杠模块的剖面图;而
图6是第二设计方案的保险杠模块的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透视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设计方案的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模块1。保险杠模块1的横梁2成型为纵向伸展、向下开放的沟槽,带有在安装于机动车上的状态下面向机动车内部的内壁3、被保险杠覆盖物包裹的外壁4和将内壁和外壁3,4连接成一件的倒圆角的顶5。横梁2中段6从上面看向机动车外部凸起弯曲。在中段6上沿两侧通过向外凹的短的弯曲中间段7连接有在机动车横向上直线延伸的侧段8。
图2表示侧段8的剖面图。横梁2通过有机板矩形裁片(Zuschnitt)的热成型获得,有机板的内部纤维层9连续地通过内壁3、顶5和外壁4延伸。纤维层9嵌入由热塑塑料制成的基质10中;在图2中基质10形成从两侧包围该纤维层的表面层;在实践中层9的纤维可以一直伸到横梁2的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89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蜂窝型吸能保险杠
- 下一篇:用于认证用户的方法和系统以及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