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泪小管栓塞推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6680.X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2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虎;刘新泉;单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中优律师事务所 31284 | 代理人: | 潘诗孟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泪小管 栓塞 推注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泪小管栓塞推注器,由导入头、推注器手柄组成,可拆卸为4个部分:植入管、植入管套管、推注器手持部和推杆,其中导入头由可放置多种型号的泪小管栓塞的植入管及植入管套管组成;推注器手柄则由一细长的圆角矩形推注器手持部及内部的推杆(推杆前端为细长的推针)组成;两部分通过植入管套管与推注器手柄的连接部位、植入管与其套管顶端的卡扣槽予以固定,同时使植入管固定。本发明可将多种型号的泪小管栓塞安全、有效地植入到泪小管内,可为预装式或非预装式,植入泪小管的位置、深度固定,不仅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操作风险,而且能提高植入效率。本发明主要用于中重度水液缺乏型干眼的泪小管栓塞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泪小管栓塞推注器,可将多种型号的泪小管栓塞安全、有效地植入到泪小管内,主要用于中重度水液缺乏型干眼的泪小管栓塞治疗。
背景技术
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1%~30%,是由于泪液的质和量的异常或泪液流体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其中水液缺乏型干眼是指泪腺受损或者功能障碍,泪液分泌不足,从而引起干眼。干眼患者常有疲劳感、干涩感、烧灼感、眼酸胀、视力波动、眼红、眼痒、畏光、流泪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角膜感染、角膜新生血管、甚至角膜穿孔、失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盲,是近年来眼科研究的热点。
目前水液缺乏型干眼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消除诱因、使用人工泪液、泪点的封闭和泪道栓塞。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会选择人工泪液的补充治疗,但此方法对轻、中度干眼患者有效,且每天多次使用人工泪液滴眼,既不方便也不经济,对重度水液缺乏型干眼的患者效果欠佳。长期多次使用含有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不仅会将眼表正常的泪膜成分冲走,而加快泪液的蒸发,也会加重眼表的损害,更加重干眼的症状。泪点封闭的手术虽简单有效,但术后会有疼痛,会引起局部瘢痕,且手术是不可逆的。
1961年Foulds首次报道了泪小管塞—泪小管内一种可降解的明胶植入物,用于干眼的治疗,它可以暂时性(4天至2周)栓塞泪小管,从而开创了临床应用泪道塞治疗干眼的先河。其主要作用原理为通过封闭泪液排出通道,延长泪液在眼球表面的停留时间,重新建立泪液的电解质平衡,促进泪膜稳定,改善眼表环境,减少甚至去除干眼患者对人工泪液的需求,达到治疗干眼的目的。而泪小管栓塞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为广大干眼患者提供了一个极其简单、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受到广大干眼患者的欢迎,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中重度水液缺乏型干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泪道栓塞根据能否降解可分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两大类。对于消除诱因、人工泪液等治疗不理想的顽固性干眼可施行泪道栓塞疗法,一般先选择可降解泪道栓塞,如无不适再考虑不可降解泪道栓塞。泪道栓塞还可根据栓塞部位分为泪小点栓塞和泪小管栓塞。泪小点栓塞的优点是具有可视性,一旦有并发症,去除方便。但缺点也较多,如容易有异物感,可能对结膜角膜造成损伤,并且容易丢失。而泪小管栓塞植入后,不会有异物感,不容易移位,患者更易接受,缺点是定位困难,需要借助特殊仪器如高频超声来进行定位。
另外,眼部给药是治疗眼部疾病的重要途径,然而有些疾病如青光眼或角膜移植术后等需要长期使用药物者,常会合并干眼的发生,因此研制一种含有眼药缓释制剂的可降解泪道栓塞,将可吸收泪道栓塞技术和眼部缓释给药系统有机结合,减少泪液及眼表药物的排出,延长眼药在眼表的停留时间,不仅可以减少眼部用药的使用频次,同时可缓解干眼症状,有可能成为眼部给药的一种新途径。
最后,以Visi Plug或Smart Plug泪小管栓塞操作为例:操作前使用表麻眼水滴眼1次进行麻醉后,先冲洗泪道,扩张泪小点,然后用手指轻压眼睑内侧,暴露泪小点,另一手持502型单槽镊(Medennium公司制造),夹住从包装盒中取出的Visi Plug或Smart Plug一端,并与泪小点垂直接触,然后将其植入泪小管内,其中Smart Plug植入到外部还剩1/3长度时,在体温作用下,自行收缩进入泪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66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