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软体驱动器的仿水母水下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6297.4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1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郭钟华;王江华;李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1/30 | 分类号: | B63H1/30;B63C11/5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软体 驱动器 水母 水下 机器人 | ||
1.一种基于软体驱动器的仿水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的密封舱、下端的固定装置,以及控制单元、软体推进单元;所述密封舱与固定装置固接;所述软体推进单元包括软体触手(11)和与软体触手(11)相连的管道(10);所述软体触手(11)的数量为N(N≥3),均匀固定安装在固定装置上端的一周,作为整个机器人的柔性驱动器;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经管道(10)对软体触手(11)提供或切断有压力的流体,以使单个或多个软体触手(11)产生变形以使整个机器人产生变向或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软体驱动器的仿水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舱包括密封盖(1)、固定板(5);所述密封盖(1)与固定板(5)固接;密封盖(1)为半球形结构,固定板(5)为圆盘结构,密封盖(1)与固定板(5)之间形成中空的密封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软体驱动器的仿水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上端的支撑板(12)、下端的载物板(14),所述支撑板(12)与载物板(14)固接;支撑板(12)的上端与固定板(5)固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软体驱动器的仿水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2)为L形回转体结构,固定板(5)和支撑板(12)之间通过双头螺栓(17)进行固定,同时固定板(5)下端设有环形凹槽,支撑板(12)上端安装在固定板(5)下端的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软体驱动器的仿水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触手(11)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2)上,所述软体触手(11)与支撑板(12)相连端为L形结构,L形结构安装在支撑板(12)外侧和固定板(5)之间的环形圆槽内,并通过圆形外壳(9)或环形卡箍紧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软体驱动器的仿水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源(3)、控制器(4)、多通接头(6)、直流潜水泵(15);所电源(3)、控制器(4)均安装在密封舱内;所述多通接头(6)安装在支撑板(12)内,多通接头(6)与管道(10)和直流潜水泵(15)相连;所述直流潜水泵(15)固定安装在载物板(14)内侧;电源(3)与控制器(4)相连,控制器(4)与直流潜水泵(15)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软体驱动器的仿水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触手(11)包括上端的柔性拉伸层(16)和下端的不可拉伸层(17);所述柔性拉伸层(16)延其伸长方向间隔设置有M(M≥3)个空腔,所述空间之间设有连通的通道;柔性拉伸层(16)上端设置间隙将空腔之间进行分隔,同时间隙也为空腔的变形和柔性拉伸层(16)拉伸留有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基于软体驱动器的仿水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拉伸层(16)的空腔的横向壁厚要薄于纵向壁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基于软体驱动器的仿水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拉伸层(16)的材料为可产生塑性变形的弹性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629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抽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外滤筒二级过滤自清洗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