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薄样品热导率测量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6047.0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2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黎威志;陈金华;李方圆;李航;于贺;太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徐金琼;刘东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释电探测器 热导率 热导率测量装置 信号发生器 红外脉冲 激光器 测量 分光镜 半透 两路 电压响应信号 测试 测量薄膜 测试薄膜 电压信号 信号控制 时间差 参考 示波器 响应 温升 照射 输出 | ||
1.一种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薄样品热导率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发生器(1):用于发生方波脉冲信号和供电电压;
红外脉冲激光器(2):在信号发生器(1)提供的供电电压下,用于调制信号发生器(1)发出的方波脉冲信号,并输出方波信号;
半反半透的分光镜(3):用于将红外脉冲激光器(2)调制输出的方波信号分为两路功率相同的红外光信号;
参考热释电传感器(6):用于在半反半透的分光镜(3)分得的一路红外光信号的直接照射下,将照射的红外光信号转换为电压参考信号,并输出电压参考信号;
测试热释电传感器(5):用于在有待测薄样品(4)的情况下,将照射的半反半透的分光镜(3)分得的另一路红外光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输出电压信号;
示波器(7):用于测量参考热释电传感器(6)输出的电压参考信号和测试热释电传感器(5)输出的电压信号达到最大值时的时间差。
2.一种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薄样品热导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待测薄样品(4),将待测薄样品(4)粘附到测试热释电传感器(5)上;
2)采用信号发生器(1)发生两路信号,两路信号为红外脉冲激光器的供电电压和方波脉冲信号;
3)采用红外脉冲激光器(2)接收信号发生器(1)发生的驱动电压和方波脉冲信号,并调制信号发生器(1)发出的方波脉冲信号,输出方波信号;
4)采用半反半透的分光镜(3)将方波信号分为两路功率相同的红外光信号;
5)采用参考热释电传感器(6)测量其所对应的参考支路红外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压参考信号,并输出电压参考信号;
6)采用测试热释电传感器(5)测试另一路红外光信号照射在有待测薄样品(4)的情况下,红外激光先加热待测薄样品(4),待测薄样品(4)升温后,再加热测试热释电传感器(5),从而获得电压信号,并输出电压信号;
7)观察示波器(7)测量电压参考信号和电压信号的波形,得到两路信号达到最大值时的时间差,从而获得全升温时间差;
8)根据全升温时间差,计算待测材料的热导率系数,再通过热导率系数计算得到热导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薄样品热导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待测薄样品(4)是钽酸锂晶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薄样品热导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钽酸锂晶片的厚度为10μm~1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薄样品热导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信号发生器(1)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为3.2V直流信号,作为红外脉冲激光器的驱动电压;第二通道为5Hz、50%的占空比、5V的方波信号,作为调制信号输出到红外脉冲激光器的输出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薄样品热导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骤3)中,红外脉冲激光器(2)接收信号发生器(1)第一通道的直流信号作为驱动、第二通道的方波脉冲信号作为调制信号进行方波脉冲信号调制,并输出5Hz频率的方波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薄样品热导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时间差的公式如下:
tm=t2-t1;
其中,tm为电压参考信号和电压信号达到最大值时的时间差,t2为测试电压信号,t1为电参考压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薄样品热导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计算热导率系数和热导率的公式如下:
k=K·ρ·cp;
其中,K为热导率系数,L为样品厚度,k为热导率,ρ为密度,cp为热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60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