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桁梁悬臂拼装时墩顶双排支垫协同受力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5861.0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0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有为;唐启;马勇;韩治忠;项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钱成岑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桁梁 悬臂 拼装 时墩顶双排支垫 协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桁梁悬臂拼装时墩顶双排支垫协同受力方法,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在钢桁梁悬臂拼装过程中,通过在连续墩墩顶处先设置一排后排支垫,在悬臂拼装几个节间后,随着悬臂拼装变形的发展规律,在连续墩墩顶增设第二排的前排支垫,前排支垫安装时先不垫实,而预留1‑2mm间隙,随着钢桁梁继续悬臂拼装,前排支垫逐渐压实,并所承担荷载越来越大,由此,两排支垫协调受力,至最大悬臂拼装状态两排支垫所承担的荷载相当,从而改善钢桁梁悬臂施工时墩顶区域结构的受力状态,降低施工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涉及钢桁梁悬臂拼装。
背景技术
钢桁梁悬臂拼装施工工艺在目前桥梁建设领域应用广泛,一般施工方法为,采用现有方法拼装第一跨钢桁梁,而后在不搭设支架的情况下悬臂拼装第二跨钢桁梁。在第二跨钢桁梁悬臂拼装过程中,在连续墩墩顶设置一排支垫进行支撑。
在此情况下,连续墩墩顶处第二跨钢桁梁与第一跨钢桁梁连接部位,既须承受钢桁梁大悬臂拼装状态下的弯矩,又要承受悬臂架设钢梁自重引起的剪力,形成弯剪组合,对结构体系受力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钢桁梁悬臂拼装时连续墩墩顶双排支垫协同受力自适应方法,该方法中连续墩墩顶处设置的双排支垫能在钢桁梁悬臂拼装过程中协调受力,并在最大悬臂拼装状态下,实现两排支垫受力基本均匀,从而改善钢桁梁悬臂施工时墩顶区域结构的受力状态,降低施工风险。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钢桁梁悬臂拼装时墩顶双排支垫协同受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已施工某一跨钢桁梁后,下一跨钢桁梁与该跨钢桁梁交接部位设置临时连接并悬臂拼装下一跨钢桁梁时,通过在连续墩墩顶处先设置一排后排支垫,并在该下一跨钢桁梁悬臂拼装若干个节间后,再在连续墩墩顶增设一排前排支垫,且前排支垫安装时机应为,在仅设置有后排支垫的情况下,若计算得前排支垫处相对后排支垫位置而产生的最大下挠变形值为X,当悬臂架设N个节间后,若前排支垫处相对后排支垫位置下挠变形值达到0.5X或以上,则在架设第N个节间后开始安装前排支垫;前排支垫和后排支垫按钢桁梁悬臂拼装方向前后排设置,且前排支垫在后排支垫的钢桁梁悬臂拼装方向的前方;后排支垫采用刚性支垫方式,前排支垫采用部分柔性支垫方式,且前排支垫顶面与钢桁梁底面预留一定净高。
作为选择,采用支架法拼装第一跨钢桁梁,然后在第二跨钢桁梁及其之后的钢桁梁采用前排支垫和后排支垫的双排支垫的悬臂拼装。
作为选择,后排支垫除顶面或底面设置紫铜板或铅板外,其余均由若干钢板或钢结构垫块层叠组成。
作为选择,前排支垫由若干钢板或钢结构垫块和橡胶垫块层叠组成。
作为选择,前排支垫顶面与钢桁梁底面预留1-2mm净高。
前述本发明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发明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发明,(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5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切割头防破碎安全保护装置
- 下一篇:激光头自动抬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