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出料端能实现热阻断的双滑履轴承管磨机筒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4727.9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2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唐友琴;罗波;张涛;王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7/18 | 分类号: | B02C17/18;B02C2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霞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出料端能 实现 阻断 双滑履 轴承 机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出料端能实现热阻断的双滑履轴承管磨机筒体,包括圆柱筒体,和焊接在其进料端的进料端滑环,还包括套在圆柱筒体的出口端外侧的出料端滑环,圆柱筒体靠近出料端滑环的端部设有向外折弯的折弯连接部,出料端滑环内壁横向位置上设有隔热垫板,圆柱筒体的折弯连接部和出料端滑环内壁的隔热垫板可拆卸地贴合连接;并且隔热垫板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出料通道。本发明提供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将筒体滑环上的热量与滑履轴承托瓦阻断,从而保证双滑履轴承管磨机的托瓦长期连续工作而不被损坏的出料端能实现热阻断的双滑履轴承管磨机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滑履轴承管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出料端能实现热阻断的双滑履轴承管磨机筒体。
背景技术
目前,双滑履管磨机与中空轴管磨机相比,有如下优点:
1、由于滑履轴承取消了中空轴及主轴承,整个磨机回转部分缩短了很多。
2、磨机两端支承点的距离缩短,所以磨机筒体的弯曲应力减小了,改善了筒体的受力状况,从而提高了磨机的安全系数。因此,磨机筒体可以采用较薄的钢板制造。除了节约制造成本外,还可添加研磨体,提高成品产量。
3、由于设计时,考虑了大齿轮与滑履轴承的位置不能干涉,所以大齿轮的位置向中间移了许多,所以整个设备的总长度也缩短了许多,用户在基础上的费用也相应减少了不少。
4、滑环本身不承受弯矩,从而大大提高了磨机运转的可靠性。
由于双滑履轴承管磨机拥有很多优点,所以大型管磨机一般会选择双滑履轴承作为其支承方式。
但是,双滑履轴承管磨机也有缺点,现有技术的双滑履轴承管磨机的两端滑环和筒体是直接焊接在一起的。大家知道,在管磨机的工作过程中,研磨体、衬板和物料之间的互相撞击在筒体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出料端物料温度高达130℃以上,使得管磨机筒体的出料端温度很高。现有技术的双滑履轴承管磨机,出料端滑环和筒体是直接焊接在一起的,因此,筒体内部大量的热量会通过筒体滑环传到滑履轴承托瓦上,导致托瓦温度高达75度以上。而滑履轴承托瓦的衬瓦为巴氏合金,巴氏合金的工作温度又相对较低,当托瓦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导致巴氏合金溶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托瓦烧坏。这会使得整个磨机无法运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将筒体滑环上的热量与滑履轴承托瓦阻断,从而保证双滑履轴承管磨机的托瓦长期连续工作而不被损坏的出料端能实现热阻断的双滑履轴承管磨机筒体。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出料端能实现热阻断的双滑履轴承管磨机筒体,包括圆柱筒体,和焊接在其进料端的进料端滑环,还包括套在圆柱筒体的出口端外侧的出料端滑环,圆柱筒体靠近出料端滑环的端部设有向外折弯的折弯连接部,出料端滑环内壁横向位置上设有隔热垫板,圆柱筒体的折弯连接部和出料端滑环内壁的隔热垫板可拆卸地贴合连接;并且隔热垫板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出料通道。
进一步地,圆柱筒体的外壁与出料端滑环的内壁设有隔热环圈。
进一步地,圆柱筒体的折弯连接部和出料端滑环内壁的隔热垫板通过若干连接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出料端滑环对应隔热垫板的位置处开凹槽,隔热垫板直接插入出料端滑环的凹槽中,或者隔热垫板与出料端滑环焊接成为一个整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双滑履轴承管磨机筒体,在保证筒体安装以及维系性能的基础上,将出料端滑环通过隔热环圈进行隔热,降低了双滑履轴承管磨机筒体在工作过程中的滑履轴承托瓦出料端温度60℃左右,效果十分明显。从而避免了滑履轴承托瓦的拉伤和烧毁、损坏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出料端能实现热阻断的双滑履轴承管磨机筒体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47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