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独立承台兜板结构及建筑基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4689.7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8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瑞麒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4 | 分类号: | E02D2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独立 承台兜 板结 建筑 基础 结构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独立承台兜板结构及建筑基础结构,该独立承台兜板结构包括若干承台,设置在使用地;若干兜板,设置在相邻承台之间;若干填充层,设置在相邻承台之间,并分别置于若干兜板上部和下部;该建筑基础结构包括承重体系和若干盛物机构,若干盛物机构设置在承重体系上;还包括独立承台兜板结构,承重体系设置在承台上;本发明提出的独立承台兜板结构及建筑基础结构构建格局合理,能够在出现下沉情况时实现局部下沉,不会影响其他部位,且由于结构简单使得水泥使用量减少50‑80%以上,钢材使用量减少60%以上。应用于大跨距、大载核场合优势更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独立承台兜板结构及建筑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物在搭建的过程中,均是通过进行基础的搭建或处理,进而再进行支撑部分等的搭建,通过基础承载支撑部分的整体重量,因此基础的强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强度、寿命等;
现有技术中的基础,分为天然基础和人工基础,天然基础由于其属于自然形成,虽然使用前会经过人工的处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然基础会发生变化,进而会造成整体变形等问题的发生,影响整体的安全性;人工基础通过石屑垫层、砂垫层或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后通过石料和钢材等进行构建,但是由于结构的限制,现有技术中的人工基础一般为一体结构,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地震产生时,由于承重支撑部分自重很大,在地震过程中伴随着地质的变形,造成部分会下沉,而人工基础为一体结构,这样则会造成人工基础断裂,严重会造成建筑物倒塌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
当然为提高基础的强度,现有技术的做法是通过增加水泥和钢材的使用量,进而增加基础的强度,而这样便造成成本的增加,而且基础完成后,如在没有地震等问题发生时,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独立承台兜板结构及建筑基础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基础构建不合理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且由于基础增加强度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造成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独立承台兜板结构,包括:
若干承台,设置在使用地;
若干兜板,设置在相邻承台之间;
若干填充层,设置在相邻承台之间,并分别置于若干兜板上部和下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承台包括:
支撑座,设置在使用地;
用于与承重体系连接的支撑台,设置在支撑座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支撑座上设置有支撑凸起,支撑台设置在支撑凸起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兜板包括:
第一连接部,与一侧承台连接;
第二连接部,与另一侧承台连接;
变形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支撑凸起与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储料空间。
优选的,填充层为灰土填充层。
优选的,填充层为碎石和细砂的混合填充物。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建筑基础结构,包括:承重体系和若干盛物机构,若干盛物机构设置在承重体系上;
还包括:独立承台兜板结构,承重体系设置在承台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承重体系包括:
若干支撑柱,分别设置在若干承台上;
若干支撑单元,分别设置在若干支撑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麒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瑞麒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46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