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化钴电转化直接制备氢氧化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4374.2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6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廷安;刘燕;豆志河;潘喜娟;吕国志;赵秋月;牛丽萍;傅大学;张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00 | 分类号: | C25B1/00;C25B1/02;C25B1/26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9 | 代理人: | 刘晓岚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化 转化 直接 制备 氢氧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钴资源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氯化钴电转化直接制备氢氧化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钴属于第Ⅷ副族的铁磁金属。氢氧化钴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化工生产中用于制造钴盐,含钴催化剂及电解法生产双氧水分解剂,涂料工业用作油漆催干剂,玻璃工业用作着色剂等,在电池行业用于制造MH-Ni、锂离子电池。研究和开发纯度高、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的氢氧化钴生产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氢氧化钴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水热法和液相溶剂法等。大多数氢氧化钴产品是由化学沉淀法来生产。专利CN105384197A公开了一种球形氢氧化钴及其制备方法,专利CN105439212A公开了一种电池级氢氧化钴的制备方法,专利CN103342394A公开了一种连续化制备高松比氢氧化钴的方法,均是以氢氧化钠为底液,加入络合剂及大量氨,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钴。
化学沉淀法需要消耗大量的高浓度氨及氢氧化钠,操作环境差且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空气污染及水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成本高、碱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氯化钴电转化直接制备氢氧化钴的方法,目的是通过电解氯化钴水溶液直接获得氢氧化钴产品和副产品氢气及氯气。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氯化钴电转化直接制备氢氧化钴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对氯化钴水溶液进行电解,电解的工艺参数为:10℃≤温度<100℃,电解的电压≥2.2V;
步骤2:控制阳离子膜电解槽中阴极室电解液的pH值为9~11,使阳离子膜电解槽阴极室内直接生成氢氧化钴;
步骤3:对阳离子膜电解槽的阴极室进行搅拌,阴极室电解液和氢氧化钴定向流动,通过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固液分离,得到氢氧化钴和滤液,滤液循环返回至阴极室作为阴极室电解液;阳极室溶液连续抽出,经调节浓度后返回阳极室;收集阳极气体获得副产品氯气,收集阴极气体获得副产品氢气;
步骤4:将氢氧化钴烘干,得到氢氧化钴产品,氢氧化钴的产品纯度≥95%。
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电解在电解系统中进行,电解系统包括阳离子膜电解槽和过滤回收利用装置;
所述的阳离子电解槽包括:槽体、阴极室、阳极室、阳离子交换膜、搅拌器、直流电源;
所述的过滤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过滤装置、干燥箱、第一溶解槽、第一泵、第二溶解槽和第二泵;
其中,槽体内部设置有阳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将槽体分为阳极室和阴极室,其中,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的为阳极室,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的为阴极室,在阴极室内设置有搅拌器,所述的搅拌器通过电极驱动进行搅拌;
在阴极室的下方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设置有固体出口和液体出口,过滤装置的固体出口与干燥箱相连接,过滤装置的液体出口与第二溶解槽相连接,第二溶解槽通过第二泵与阴极室相通;
在阳极室的下侧设置开口与第一溶解槽相连接,第一溶解槽通过第一泵与阳极室相通。
所述的电解系统具有搅拌和过滤的功能。
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氯化钴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任意值。
所述的步骤2中,阴极室电解液pH值的控制方法为控制电流密度或加入缓释剂中的一种,所述的缓释剂为氨水。
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搅拌为机械搅拌或电磁搅拌,所述搅拌的作用在于抑制槽体底部沉淀;
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定向流动为连续流动或间歇流动,所述的间歇流动的时间间隔根据所用的过滤设备不同而定。
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滤液加入水调节至原浓度循环返回至阴极室,作为阴极室电解液,阳极室电解液抽出后加入氯化钴调整浓度至初始反应氯化钴浓度后,返回至阳极室,实现氯化钴的循环利用。
所述的步骤4中,所述的氢氧化钴的烘干条件为真空60℃烘干。
本发明的一种氯化钴电转化直接制备氢氧化钴的方法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阳极反应:2Cl--2e=Cl2(1)
阴极反应:2H2O+2e=H2+2OH-(2)
总反应:
煅烧反应:2Co(OH)3=Co2O3+3H2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4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