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品吸附大气环境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3712.0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2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占敬敬;李艳茹;谯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14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08 | 代理人: | 裴毓英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品 吸附 大气环境 芳烃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织品吸附大气环境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纺织品室外采样;步骤二、将步骤一采样纺织样品进行前处理提取纺织品中的多环芳烃,得到净化液,所述前处理包括超声萃取、蒸发浓缩和净化;步骤三、将步骤二净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检测纺织品吸附的多环芳烃浓度;步骤四、将步骤三纺织品吸附的多环芳烃浓度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对比不同纺织品吸附大气环境多环芳烃的能力。本发明纺织品吸附大气环境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能准确评估不同纺织品对大气环境中多环芳烃吸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和化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品吸附大气环境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组成的碳氢化合物。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早在1976年便将其中常见的16种母体PAHs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大气中的多环芳烃以气态和颗粒态存在,分子量较大的主要吸附于颗粒物上,分子量较小的主要分布于气相中,主要来源为森林火灾和化石燃料、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多环芳烃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可通过呼吸、摄食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多环芳烃会对人体神经、呼吸道、心血管和免疫等多个系统造成危害,并有诱发肺癌、皮肤癌、直肠癌、膀胱癌等风险。
近年来,较多的国内外研究学者关注污染物在纺织品上的吸附行为。研究者发现不同的纺织品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吸附能力,比如多氯联苯、烟草烟雾、甲醛、甲苯丙胺等。也有学者做了关于不同纺织品对水溶液中存在的多环芳烃的吸附行为的研究,其吸附能力差异与纺织品本身的芳香度呈正相关关系。有研究表明,洁净的纺织品能阻挡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人体,暴露于污染物时间较长的纺织品反而加速了污染物进入人体。
大部分的多环芳烃能够通过干湿沉降进入水体和土壤,仍有部分能被暴露于空气中的纺织品吸附。纺织品既可以吸收气相中的多环芳烃,也可以截留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可能会长时间的暴露于大气环境,长时间的暴露增加了大气颗粒物直接接触皮肤时间,从而引起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最终导致皮肤炎,更严重的可能引发皮肤癌。研究不同纺织品对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吸附能力及影响因素,为市民选择合适的衣服面料提供科学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纺织品吸附大气中多环芳烃的问题,提出一种纺织品吸附大气环境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能准确评估不同纺织品对大气环境中多环芳烃吸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品吸附大气环境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纺织品室外采样;
步骤二、将步骤一采样纺织样品进行前处理提取纺织品中的多环芳烃,得到净化液,所述前处理包括超声萃取、蒸发浓缩和净化;
步骤三、将步骤二净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检测纺织品吸附的多环芳烃浓度;
步骤四、将步骤三纺织品吸附的多环芳烃浓度进行数据处理,所述处理采用Origin数据处理软件和Excel软件,分析对比不同纺织品吸附大气环境(复杂环境中)多环芳烃的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纺织品室外采样前对纺织品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将不同纺织品裁剪成统一规格的碎片(如10×10cm),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20-60min,以去除纺织品上的浮色;将清洗后的纺织品放置于40-70℃的真空干燥箱内烘1-5h,将烘干后的纺织品置于密封袋内密封备用;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采样包括以下步骤:采样前记录纺织品的质量,然后将纺织品(用别针悬)挂于悬挂架上,将挂有纺织品的悬挂架置于室外大气环境中进行采样,纺织品于室外大气环境中采样1-4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37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