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克隆抗体6C9G4及其在制备治疗内毒素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3138.9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5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武艺;阳艾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20 | 分类号: | C12N5/20;C07K16/38;A61K39/395;A61P31/04;C12N1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孙周强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克隆抗体 c9g4 及其 制备 治疗 内毒素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单克隆抗体6C9G4及其在制备治疗内毒素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768的杂交瘤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6C9G4有效阻断HK与LPS的结合,显著降低血浆中LPS的浓度,并提高动物内毒素血症的生存率。基于单克隆抗体6C9G4的这一作用,本发明公开的单克隆抗体6C9G4在控制内毒素血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内毒素血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克隆抗体6C9G4及其在制备治疗内毒素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内毒素血症是是机体感染后,革兰氏阴性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即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入血液所导致的病理表现。在美国每年大约有75万例内毒素血症患者,其中重度患者和败血性休克所致死亡率分别是25-30%和40-70%。在我国细菌感染所致内毒素血症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的主要疾病,其治疗成本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内毒素血症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对其发病机制仍然认识不清,因此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抵抗的耐药菌的感染已成为临床棘手的长期难题。因此,面临这一严重迫境,科学家的共识和挑战是如何确立新的靶点和建立新的干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克隆抗体6C9G4及其在制备治疗内毒素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可以通过阻断HK蛋白的第五结构域中的氨基酸序列(简称为DHG15)与LPS的结合来阻断血浆高分子量激肽原(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HK)与LPS的结合,是治疗内毒素血症发病的新靶点
本发明用合成的DHGHKHKHGHGHGKH多肽序列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制备并筛选纯化出一株杂交瘤细胞株,从而分泌单克隆抗体6C9G4。本发明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DHG15多肽-KLH 偶联物抗原用完全佐剂乳化后对8只Balb/c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初次免疫,而后分别在第2周,第5周将DHG15多肽-KLH 偶联物抗原用不完全佐剂乳化后腹腔注射进行加强免疫。第7周鼠尾釆血后收集血清,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效价,效价达标后即可取脾,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
(2)从免疫合格小鼠无菌取其脾细胞作为抗原致敏的B细胞,按常规方法,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株融合,然后利用常规的融合细胞HAT筛选方法进行筛选,进而获取融合细胞生长克隆;
(3)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鉴定阳性杂交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将阳性孔细胞进行4次克隆纯化,挑选出具有高抗体分泌水平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6C9G4。所述杂交瘤细胞株6C9G4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是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校内,保藏日期是2017年4月26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 C201768。
采用上述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在杂交瘤培养液中接种上述杂交瘤细胞,培养后培养液中分离纯化所需单克隆抗体;
2)在动物腹腔内接种上述杂交瘤细胞,动物腹水液中分离和纯化所需单克隆抗体。
本发明还公开了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 C201768的杂交瘤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6C9G4。
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单克隆抗体6C9G4制备的药物、试剂或者试剂盒。
本发明还公开了单克隆抗体6C9G4在制备阻断血浆高分子量激肽原与脂多糖结合的药物中应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单克隆抗体6C9G4在制备治疗内毒素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单克隆抗体6C9G4的特异性抗原作为靶点在制备治疗内毒素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3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