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曝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0287.X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8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王丰毅;梁钟;裴茂青;陆健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鲲瑛(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和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环境问题极为突出。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污染水体修复的研究和实践成为当前热点话题。目前,对于日益严重的河湖污染问题,水体曝气技术和生物挂膜技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水处理领域研究热点。
传统的水体曝气设备,难以产生微纳米级的细小气泡,溶氧率低、能耗高。而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能够产生直径在50微米和数十纳米之间的微小气泡,可快速地溶解于水体中,溶氧效率大大提高,具有很强的除杂质、除色、除臭、不堵塞、阻止藻类与细菌增生的特点,同时可有效地净化水质,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生物挂膜处理污水为微生物处理技术的主要方式,生物挂膜技术的原理是膜上微生物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氧层的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氧层进行厌氧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采用单独的增氧曝气设备给河道内的水体进行增氧,虽具有一定的增氧效果,但会对水体中的好氧菌生存繁殖产生抑制从而降低好氧处理效果。采用单独的人工仿真水草挂膜处理的作用区域是固定的,不具备增氧效果,对整个污染水域的净化效果有限。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微孔增氧、生物挂膜处理相结合的曝气装置。该装置可以大幅增加水的氧含量,提升水体的透明度,提高水体的净化效率,对于改变水质作用明显,并且可以作为生物挂膜的骨架,为微生物的富集提供场所,通过生物挂膜促进水体COD、总氮总磷释放与分解,有助于丰富水体微生物群,此外,该装置可为好氧微生物提供适宜环境,使水体好氧、厌氧、兼性微生物皆有,提高了水体氮磷分解速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曝气装置,包括进气总管和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上的多个曝气组件,每个所述曝气组件包括进气支管、分气管和曝气管,所述进气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总管连接,所述进气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气管连接,所述分气管与所述曝气管连接,所述曝气管外层以纤维填料进行全包裹,所述曝气管管壁上均匀布置有多个曝气微孔。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填料由细丝状纤维混合编织而成,在编织过程中形成松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装置还包括空气泵,所述空气泵出气口与所述进气总管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支管通过三通接头与所述进气总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支管上设置有进气控制阀和止逆阀。
优选地,所述分气管上均匀布置有多根曝气管。
优选地,所述曝气管采用直径为4mm的pp软管。
优选地,所述曝气管外层以长度为10cm的pp纤维进行全包裹。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曝气微孔之间的距离为10cm。
优选地,所述空气泵为气动泵或电动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曝气装置对水体总氮总磷去除率高,尤其对总氮去除效果显著。经过10-20天处理后,总氮(TN)由7.513mg/L降至0.893mg/L,总磷(TP)由0.089mg/L降至0.014mg/L。
2、本发明的曝气装置对于改变水质作用明显,经过10-20天处理后,水体的平均溶氧由6.3mg/L提高到13mg/L,可以大幅增加水的氧含量。
3、本发明的曝气装置对水体透明度提升显著,经过10-20天处理后,水体透明度由50cm提升到1.6m,使水体中的鱼类和水生生物能在充分的光合作用下健康成长,恢复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
4、本发明的曝气装置中的纤维填料可以作为生物挂膜的骨架,为微生物的富集提供场所,通过生物挂膜促进水体COD、总氮总磷释放与分解,有助于丰富水体微生物群;另外,微曝氧对于挂膜的微生物扰动较小,又为好氧微生物提供适宜环境,使水体好氧、厌氧、兼性微生物皆有,有利于提高分解氮磷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曝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曝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曝气装置的微曝氧效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鲲瑛(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鲲瑛(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02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