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复合电流相位检测的配网接地选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9520.2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4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阎有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37205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电流 选线 接地故障 相角 接地故障线路 功率因数角 接地故障相 出线开关 电压电流 负荷电流 故障线路 故障选线 接地线路 配网接地 三相电流 三相电压 输出故障 相位检测 接地 不停电 母线 投切 判定 出线 记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复合电流相位检测的配网接地选线方法,通过记录母线三相电压、所有出线三相电流的波形,判断接地故障相的第一条线路φALL(A)‑φD(A)>Eps是否成立来判断该条线路是否接地,其中φALL(A是接地故障后电压电流的相角,φD(A)是接地故障前功率因数角;)Eps是复合电流与负荷电流最小的相角差值;若成立,则判定本线路为接地故障线路,输出故障线路名称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动作可靠,故障选线不需要投切出线开关,可以不停电选线,充分利用接地线路复合电流相位而不是幅值的突然明显增加,正确地判断出故障线路,使得选线工作的准确性大为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网接地选线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复合电流相位检测的配网接地选线方法。
背景技术
变电站配网母线有多条出线,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只能报警该系统的哪相发生接地,而不能报出那条线路接地。当前常用的方法是逐次拉合每一条出线,拉合到接地线路时,接地报警信号消失,从而确定是该条出线接地,该线路任然可以继续运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操作复杂,而且造成用户短时停电;特别是造成非故障线路的短时停电。
目前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选线方法主要有有源法和无源法,无源法以数据突变的相关特性而定,有源法由中性点注入相关信号(通常是高频分量)而终端接收相应信号为主。无源法不管是稳态还是暂态,准确性都比较差。有源法需要终端与设备及主站相互配合,集合度较高,但可靠性也较高。无论那种方法,均没有在配网系统中得到成功的应用,原因是选线的正确率不高。
当线路发生接地故障后,电流幅值变化很小,但是相角变化很大,基于此特点使得选线工作的准确性大为提高。传统的继电保护主要是比较电流突然增大,电压突然降低,来驱动保护动作,切除故障元件的。而对电流相角的突变却考虑的很少。在电子技术,编程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基波的多点采样技术已近相当精确。对于正弦变化量的相角量测与幅值量测都很容易实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投切出线开关、不需要停电的采用复合电流相位检测的配网接地选线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采用复合电流相位检测的配网接地选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数据库中设置变电站出线条数M,将所有出线按线路开关编号的大小顺序,进行编号;建立线路名称、开关编号、线路顺序号n的对照表;
步骤二、对配网三相接线系统进行电压量测,并不停记录母线三相电压、所有出线三相电流的波形,当检测到发生接地故障时,启动接地选线装置进行配网接地选线,置n=1;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记录的接地故障前接地相电压接地故障前接地相电流即负荷电流计算出接地故障前功率因数角φD(A);
步骤四、根据步骤二中记录的接地故障后接地相电压接地故障后接地相电流即复合电流计算出接地故障后电压电流的相角φALL(A);
步骤五、判断接地故障相的第n条线路φALL(A)-φD(A)>Eps是否成立,其中Eps是复合电流与负荷电流最小的相角差值;若成立,则判定第n条线路为接地故障线路,输出故障线路名称,然后转至步骤六;若不成立,则进行步骤六;
步骤六、判断n>M是否成立,若成立表明全部线路检测完毕,则转至步骤七;若不成立,则置n=n+1准备进行下一条线路检测并转至步骤五;
步骤七、闭合消弧线圈开关,程序结束。全部线路检测完毕,找到接地故障线路后,本系统退出运行,投入消弧线圈。到此本方法的工作结束,系统复归,等待处理下一次接地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95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