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波束测深数据趋势面滤波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19346.1 | 申请日: | 2017-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9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双龙;宋军;杨啸宇;朱家松;邹亚靖;汪驰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建设综合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11 | 分类号: | G06F17/11;G06F17/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冯耀邦 |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束 测深 数据 趋势 滤波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波束测深数据趋势面滤波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多波束的测量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利用最小平方中位值方法将网格内的测深点拟合为二阶趋势面,并得到所述二阶趋势面的拟合方程;根据所述拟合方程计算每个测深点的标准化残差绝对值,并计算所述标准化残差绝对值的分布概率;根据所述分布概率选取粗差标定值,并采用粗差标定原则剔除含粗差的测深值;重复执行拟合至剔除步骤直至拟合系数的变化量小于预设限差且粗差测深值均被剔除。本发明通过改进粗差标定原则,接受观测噪声较大的合理测深值,降低趋势面滤波方法的虚警率,提高滤波处理后的数据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波束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波束测深数据趋势面滤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多波束测深系统中,由于噪声、换能器表面水体气泡、声线弯曲等因素影响,多波束水深测量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粗差,给准确反映海底地形特征带来困难,甚至导致整批资料作废。因此,粗差剔除是多波束数据处理和海底地形特征研究的必经环节。而趋势面滤波方法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多波束测深数据粗差探测与剔除方法。它由法国学者Nathalie Debase于1998年首次提出后,受到了国内外海洋机构和学者的广泛采用。趋势面滤波方法通过最小二乘原理拟合一个二阶或三阶趋势面来近似小区域的原始水下地形,计算实测水深值与曲面拟合水深值的差异,根据3倍中误差原则标定和剔除测深粗差。
趋势面滤波方法计算简单,为多波束测深数据提供了良好的质量控制手段。国外的Nathalie Debes等人和国内的赵建虎等人基于抗差M估计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抗差趋势面滤波方法,改进了曲面拟合和粗差标定的精度,提高了该方法的稳健性。但是,现有的趋势面滤波方法都牺牲了一定的有效性,可能将残差很大的却不包含粗差的测深值剔除,造成粗差的误标定。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波束测深数据趋势面滤波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趋势面滤波方法存在的有效性不足导致的粗差误标定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波束测深数据趋势面滤波方法,其包括:
对多波束的测量区域进行网格划分;
利用最小平方中位值方法将网格内的测深点拟合为二阶趋势面,并得到所述二阶趋势面的拟合方程;
根据所述拟合方程计算每个测深点的标准化残差绝对值,并将所述标准化残差绝对值按升序排列形成标准化残差绝对值序列,以及计算所述标准化残差绝对值的分布概率;
根据所述分布概率选取粗差标定值,并采用粗差标定原则剔除含粗差的测深值;
重复执行拟合至剔除步骤直至拟合系数的变化量小于预设限差且粗差测深值均被剔除。
所述多波束测深数据趋势面滤波方法,其中,所述拟合方程的拟合系数矩阵为:
A0=arg min med[zi-f(xi,yi)]2
其中,med[zi-f(xi,yi)]2表示残差平方的中位值,arg min表示令其取到最小值,xi,yi分别表示第i个测点的平面坐标,zi表示第i个测点的测深值,f(xi,yi)表示拟合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建设综合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建设综合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93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模拟信号采集电路
- 下一篇:一种石材铺贴饰面的泛碱控制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