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缓释性的水稻高产有机复合肥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8536.1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6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洪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杨霞,翟攀攀 |
地址: | 2395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缓释性 水稻 高产 有机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缓释性的水稻高产有机复合肥。
背景技术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稻。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在种植水稻过程中,施肥是很重要的一步。目前,国内水稻种植施肥过程中存在化肥偏施和各种营养成分不平衡的现象,不能满足水稻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所需的养分,同时在施用氮肥过程中容易造成水稻禾苗生长过剩,易倒伏,各种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水稻肥料的营养物质释放的效率和质量均无法满足水稻实际种植的需求,故此亟需设计一种高缓释性的水稻高产有机复合肥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缓释性的水稻高产有机复合肥,具有优异的缓释性能,能够高效高质量的对营养物质进行释放,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营养物质需求,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缓释性的水稻高产有机复合肥,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干塘泥20-50份、菇渣1-3份、猪粪3-5份、蚯蚓粪3-9份、木薯渣6-12份、花生麸5-15份、豆粕3-5份、酒渣2-4份、牡蛎壳粉1-4份、高岭土粉2-4份、滑石粉3-6份、白云岩粉1-4份、费石粉3-6份、EM菌种4-8份、尿素15-25份、磷酸一铵3-9份、氯化钾2-4份、氯化铵1-4份、磷酸氢二铵3-5份、磷酸二氢钙2-4份、硫酸锌3-6份、钼酸铵1-4份、硫酸镁2-5份、改性缓释剂5-15份、缓释性增强填料4-9份。
优选地,改性缓释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3,5-二羟基苯甲酸5-15份、乙酸酐3-6份、醋酸2-5份、氯化亚砜1-4份、氢氧化钠溶液3-5份、邻苯基苯甲酸2-6份、盐酸溶液1-5份。
优选地,改性缓释剂原料中,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3mol/L。
优选地,改性缓释剂原料中,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4mol/L。
优选地,改性缓释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将3,5-二羟基苯甲酸、乙酸酐和醋酸混合均匀,搅拌,升温,保温,接着于冰水浴中冷却结晶,干燥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氯化亚砜混合均匀,搅拌,接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邻苯基苯甲酸混合均匀,调节pH,搅拌,然后加入盐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缓释剂。
优选地,改性缓释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将3,5-二羟基苯甲酸、乙酸酐和醋酸混合均匀,于250-3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升温至80-100℃,保温10-30min,接着于冰水浴中冷却结晶,干燥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氯化亚砜混合均匀,于450-6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接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邻苯基苯甲酸混合均匀,调节pH至9.0-10.0,于350-550r/min转速搅拌5-15min,然后加入盐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缓释剂。
优选地,缓释性增强填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凹凸棒石10-20份、盐酸溶液3-6份、海藻酸钠1-4份、去离子水2-8份。
优选地,缓释性增强填料的原料中,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3.5mol/L。
优选地,缓释性增强填料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将凹凸棒石于盐酸溶液中浸泡10-20min,室温下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抽滤,洗涤,于100-110℃干燥2-4h,研磨过180-220目筛,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a;将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物料a混合均匀,升温至55-65℃,保温10-30min,于450-6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冷却至室温,沉淀析出,抽滤,洗涤至中性,滤饼于80-90℃干燥至恒重,研磨过70-90目筛,冷却至室温得到缓释性增强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洪,未经朱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85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